江苏苏州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历史试卷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历史时期的更替状况表示正确的是
①夏→商 ②西周→东周 ③东汉→隋 ④北宋→元 ⑤元→明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下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过的毛公鼎。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
C.内壁镌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
D.贵族日常使用的饮酒器具 |
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⑤ | B.②③①④⑤ |
C.②③④①⑤ | D.②①③⑤④ |
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A.张骞通西域 |
B.郑和下西洋 |
C.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一见面—述旨一过朱一交发……”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又是苦难史和屈辱史。中国首都先后三次遭到沦陷和劫掠。其中第二次沦陷导致的后果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图所示的历史现象是
A.中国社会性质改变 |
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
D.农村革命根据地获得发展 |
“1949年1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台历上写上了‘奇迹、 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是“奇迹”的事件有可能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地区 | B.淮海战役的胜利 |
C.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 | D.国民党统治覆灭 |
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中国近代史上,在此地区
A.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部队 |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C.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
以下属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的正确排序是
A.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
B.辛亥革命 南昌起义 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
C.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重庆谈判 渡江战役 |
D.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红军长征 七七事变 三大战役 |
“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的讲话)对这一讲话认识正确的是
A.正式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
B.“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萌发 |
C.和平方式成为当时统一的选项 |
D.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运用 |
下图反映了我国部分年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变化(单位:万吨),其中1958~1960年的产量变化是由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
C.“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D.“文革”错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冲击 |
英国《金融时报》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二次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A.邓小平南方讲话 |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
熊猫外交是中国一种独有的外交方式(新中国向国外输送大熊猫,目前中国已赠送给9个国家23只大熊猫。)下图所示熊猫外交得以推行的关键因素是
A.万隆会议的召开 |
B.中美关系的改善 |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行 |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法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马克思称他为“英雄”,他的政敌称他为“嗜血狂”,我国史学家陈崇武教授称他为“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但因采取过于激进的恐怖政策而被推上断头台,酿成了历史的悲剧。”上述的“他”是
A.查理一世 | B.路易十六 |
C.罗伯斯庇尔 | D.拿破仑 |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动力来源 | B.通讯工具 |
C.交通手段 | D.工业结构 |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彭罗斯说:“在20世纪,我们极其幸运地目睹了我们世界的物理图像的两次重大革命。其中,第一次革命推翻了我们的空间和时间观,把两者结合为我们现在称之为时空的东西,人们发现这种时空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弯曲着,从而引起人们早就熟悉的、无处不在而又神秘的引力现象。”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指的是
A.相对论 | B.微积分 | C.经典力学 | D.进化论 |
有学者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某个国家:“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这个国家是
A.俄国 | B.日本 |
C.美国 | D.德国 |
下面三幅地图,按一战前夕、冷战时期、冷战之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①③② | D.②①③ |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我国古代丞相制度确立于秦朝,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至此,丞相制度宣告结束。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南宋初年,宋金和议。金向南宋称臣,南宋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逐步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下而上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宋代时期,书画名家群星璀璨,艺术成就异彩纷呈。其中,大画家 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苏轼、 、米芾、蔡襄,书法精妙,各具特色,人称“宋四家”。
1935年, 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二战期间,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1995年,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致力于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 (全称,非英文缩写)应运而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材料二:1792年乾隆皇帝接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比,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置办物件。
——以上均摘编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清实录》等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管理对外贸易机构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乾隆认为“无需尔国置办物件”的原因。依据材料一、二判断,清朝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为什么提出与中国通商的要求?
(4)上述材料中体现的中英对外贸易政策,导致了两国的社会发展出现了怎样不同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材料三: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联僵化的“模式”指什么?写出列宁“思路”的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主要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材料三中的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4)通过对“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和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会议所起作用的认识,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一战”时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的言论
材料二: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间罗斯福的演讲
材料三: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它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社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结合“一战”的史实,驳斥材料一中毛奇关于战争的言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的观点,并举“二战”期间的一例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如何才能实现世界“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