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部分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荀子·儒效篇》:“(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反映周朝实行的制度是
A.内服制度 | B.外服制度 | C.分封制 | D.宗法制 |
清朝时期在曲阜发现的孔子祖孙三代家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家谱实际上和下列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君主专制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山东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话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荐举制 | B.封邦建国制 | C.科举制 | D.三省六部制 |
史书上说:“汉承秦制”意思是说汉朝有许多的制度是继承了秦朝的,汉朝对秦朝的继承不包括
A.宰相制度 | B.郡县制度 | C.皇帝制度 | D.郡国并存 |
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为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应是
A.约十六万八千人 | B.约四万五千人 | C.约三万人 | D.约一万人 |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妇女 | B.外邦人 | C.公民 | D.奴隶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 B.保留习惯旧俗 | C.强调法官至上 | D.体现人人平等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所以是不可避免的,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加紧对外扩张 |
B.中国奉行闭关自守政策,不利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
C.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极端落后 |
D.林则徐的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 |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
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 B.满汉官僚的矛盾 |
C.义和团运动 |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
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报纸《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中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指的是
A.侵华英军 | B.英法联军 | C.发动甲午战争的日军 | D.八国联军 |
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彻底废除旧制度 | B.民主和科学 | 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D.民主和共和 |
五四运动期间,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这说明五四运动
A.市民阶层是运动的先锋 | B.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
C.资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 |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订 |
C.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 | D.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文汇报某文章指出,“我国某制度使党际协商有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政治平台。”与这一制度相关的是
A.“一国两制” | B.“求同存异” | C.人们当家作主 |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 | B.主权归属 | C.经济制度 | D.社会生活 |
196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宣言指出:“……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构成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A.联合国成立大会 | B.日内瓦国际会议 |
C.亚非万隆会议 | D.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 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 B.成立经互会 | C.成立华约组织 |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
有学者在评论欧洲某一时期历史时,使用了“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
A.30年代后期 | B.40年代中期 | C.60年代中期 | D.70年代初期 |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是应是
A.《史记》的记载 | B.民间的传说 | C.史家的研究论文 | D.秦简的记载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
图2: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分)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4)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唯有法律的征服最为持久”;我国史学家认为:秦朝的法律源于战国时魏国李悝的《法经》和秦国的《秦律》,应该算是一部十分完备的法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任何人”指什么人?材料中“民主”的含义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2)结合秦朝法律与罗马法,分析“秦朝短暂而亡”、而罗马法的“第三次征服最为持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