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                  。 (《诗经·氓》)
(2)风急天高猿啸哀, 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6)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的题
四菩萨阁记
〔宋〕 苏轼
始吾先君于物无所好,燕居①如斋,言笑有时。顾尝嗜画,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故虽为布衣,而致画与公卿等。
长安有故藏经龛,唐明皇帝所建,其门四达②,八版皆吴道子画,阳为菩萨,阴③为天王,凡十有六躯,广明之乱,为贼所焚。有僧忘其名,于兵火中拔其四版以逃,既重不可负,又迫于贼,恐不能全,遂窍其两版以受荷,西奔于岐,而寄死于乌牙之僧舍,版留于是百八十年矣。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示轼者,轼归其直,而取之,以献诸先君。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版为甲。
治平四年,先君没于京师。轼自汴入淮,溯于江,载是四版以归。既免丧,所尝与往来浮屠人惟简,诵其师之言,教轼为先君舍施必所甚爱,与所不忍舍者。轼用其说,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版,故遂以与之。且告之曰:“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余视天下之蓄此者多矣,有能及三世者乎?其始求之若不及,既得,唯恐失之,而其子孙不以易衣食者,鲜矣。余帷自度不能长守此也,是以与子。子将何以守之?”简曰:“吾以身守之。吾眼可霍,吾足可斫,吾画,不可夺。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足以终子之世而已。”简曰:“吾又盟于佛,而以鬼守之.凡取是者,与凡以是予人者,其罪如律④ 。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世有无佛而蔑鬼者。”“然则何以守之?”曰:“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欤,其谁忍取之。若其闻是而不不悛⑤,不帷一观而已,将必取之然后为快,则其人之贤愚,与广明之焚此者一也。全其子孙难矣,而况能久有此乎!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乎人。子勉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知焉。” 
既以予简,简以钱百万度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像其上。轼助钱二十之一,期以明年冬阁成。照宁元年十月二十六日记。(摘编自《苏轼集·三十五》)
【注】①燕居:闲居。②四达:四个地方可通行,这里指有四个门。③阴:指门的反面。阳指门板的正面。④如律:按法规神律。⑤悛:改悔。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致画与公卿等:相同。
B.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轼者示:显示。
C.而其子孙不以衣食者易:交换
D.子之矣勉:努力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属于苏轼把画交惟简收藏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①八版皆吴道子画
②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版为甲
③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版
④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
⑤余惟自度不能长守此也
⑥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皇所建的藏经龛有四个门,每扇门板正反两面各画一幅神佛画像,共有十六尊。
B.神佛画像出自吴道子之手,又历经战火和辗转流离,是众多藏品中苏父最为喜欢的。
C.惟简以其师父教导的名义,索要苏轼亡父心爱之物,并于第二年建了一座阁子来保存。
D.文章叙议结合,写收藏珍贵文物之不易,守成更为艰难,表达了对长久保存它的担心。

请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
(2)简以钱百万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象其上。(3 分)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日。
南乡子·暑夜
〔清〕 黄之隽
野月无家①,水萤点火照蕖花② 。前代采莲人③已去.船回浦。夜半鵁鶄④波上语。
【注】 ①无家:世间无住处,这里指天空没有月亮。②蕖花:荷花。③前代采莲人:见梁元帝《采莲人》、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两作品都描写了古代男男女女采莲的热闹场面。④鵁鶄: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
(1)“野月无家,水萤点火照蕖花”拟人手法运用精妙,请简要赏析其作用。(2 分)
(2)联系全词,请简要赏析“夜半鵁鶄波上语”的意境。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A.孙权与张昭谎称吴国太做寿去召回孙夫人,孙夫人带着阿斗离开荆州。赵云奋力拦截,从船上夺回阿斗,关羽赶来接应。(《三国演义》)
B.紫鹃为了试探宝玉对黛玉是否真心,故意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宝玉因此得了心病,黛玉听说后大哭,让紫鹃去解释。(《红楼梦》)
C.学生请愿取得成果后,觉慧一回到家就遭到祖父的训斥,觉慧没有开口分辩,之后祖父还叫来觉新,让哥哥好好管住觉慧。(《家》)
D.要不是共产党红军有燎原之势,吴老太爷绝不会跨出书斋半步,与儿子妥协,到上海来过儿子那种“离经叛道”的生活。(《子夜》)

E.葛朗台不愿意背包袱,当天夜里就打算把夏尔打发到印度去。第二天他冷静地隐瞒夏尔之父的死讯,并讥讽夏尔的冷漠。(《欧也妮· 葛朗台》)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不曰如之何① ,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②者.先立乎其大者③,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 告子上》)
【注】 ①如之何:怎么办。连言“如之何”,是反复思考(怎么办)的意思。②官:器官或官能。③我:我们,泛指人类。④大者、小者:重要的、次要的。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文以气为主
郭军平
①古代文论家主张“文以气为主”, “气盛则言宜”。这种思想早在庄子时就已经提出,庄子在《逍遥游》中道:“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有人也许疑惑,文论家们主张的“气”又与庄子提到的“水与舟”“风与翼”有什么关系。我想,古代文论家们不过是把作文的道理更加概括化了、抽象化了;而庄子的话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具有普适性的哲理。文以气为主,概括的是写文章的大道理,这里的“气”, 一是指生命之气,二是指精神之气。
②生命之气是写文章的物质基础。中华传统文化注重生命的调养,《黄帝内经》 里就有关于生命之精气神的重要论述。作家只有在元气充足,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时候才会神思飞驰,气吞山河。人道“韩(韩愈)潮苏(苏轼)海”,每每拜读他们的文章,总会感受和体验到他们生命中的一种强悍和力量。因为文之时,需借助灵感,而灵感之产生却需借助生命之蓬勃元气。倘元气衰微,则人之神气昏暗,气血衰弱,不说为文,肌体尚要恢复调整。故文以气为主,当先要养生命之气;故欲写好文章,当先要养足精气神。作者气血饱满,神情旺盛,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会气血饱满,感情充沛,具有一泻千里,一气呵成之势;文章自然首尾圆通,生气勃勃。
③精神之气是写文章的内在力量。这种内在力量需要作者在写文章之前做大量“内功”。习武之人讲求“内功”,就是练气,气血力量不是一朝一日就能练出来,它有一个渐渐积累的过程。习武之人练功、练气都非常讲求环境,讲求时间,需要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谓采“日月之精华”、吸“五谷之精气”。这样“内功”才能渐进,武功最终达到上乘水平。而对于写文章练“内功”,它也需要练功者采集天地之精华,集纳古今之学术;而且同样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通过大量的精读细读泛读,含英咀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自然而然作者内部的“功力”就会加强,“气盛而言宜”,如水之载舟,气之浮翼一样,是功到自然成的事情,哪里会有勉强为文之道理? 
④保命有本能,重在知用,而“精神之气”则非苦练不可!人在修练知识、思想“内功”的同时,须严守“正义”,使“气”有“浩然之正”,唯浩然正气至大至刚,充塞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馁而已。这种情形正如李大钊所提倡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思想一样;一腔正气在前,就会为民为国摇笔呐喊,九死而不悔。(摘编自《光明日报》)
下列有关“气”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庄子《逍遥游》中的话比喻具体清晰,形象地证明了“文以气为主”的普适性观点。
B.《黄帝内经》里关于生命之精气神的重要论述,对修养写文章的生命之气有借鉴意义。
C.坚持吸纳天地精华、古今学术,加强精神之气,就不会勉强为文,文章就功到自然成。
D.养成至大至刚、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就会为人民为国家摇笔呐喊,九死而不悔。

“生命之气”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养“精神之气”?请简要概括。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文静的大石
王琪洪
①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牵着自己的影子,简衣素心,轻轻地走进翰墨飘香的陇右书画之乡——大石古镇,静静地感受大石那素朴而久远的悠悠墨香和郁郁文风。
②大石镇因其地有大石而得名,但在镇上寻觅好久,也没有看到一块能够承担起一个乡名甚至一个村名的大石头.漫步大石街头,我看到一位银须飘飘、容貌高古的老者,气定神闲的坐在清溪书画协会门前。他淡淡地为我讲述了一个比他更为高古的传说,才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很久很久以前,此地来了一户李姓人家。某日从河边的石头上检来一条受伤的小蛇,备加呵护,悉心照料。小蛇渐长,乖巧可爱,与之戏耍,时作人状。突然一日,打家劫舍的土匪扬言要来攻打此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主人吓得面如土色,手足无措。小蛇决定报答主人,便口吐人言:主人不要怕,我来抵档。是夜,土匪来攻时,小蛇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石头,阻档了匪徒的脚步和弓箭,又托梦警告匪首:趁早滚远,不许再来,不然我就一个一个缠死你们。匪首赶紧下令撤离,再也不敢来骚扰。然而,善良的小蛇却无法再变回原形,它已变成了一块象征安定的石头,永远地守护在了村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条善良的小蛇,就把这里叫大石.传说虽然陈旧老套,却为大石增添了一抹瑰丽的色彩和文化的底蕴。
③告别老人,起身离去。路边的杨柳,在风中摇曳,像梦中的新娘;悠悠的白云,在天上漫步,像缥渺的歌声。一座遗落的牌坊,还肃穆在贯寺村头,静默在蓝天之下。牌坊象征着忠、孝、节、义的人文内涵,记述了停留的过往,也收藏着经年的故事。
④贯寺牌坊是贯寺村士绅李善吉为纪念其高祖母、曾祖母奉旨修建的一座贞节祠。李善吉高祖母、曾祖母系年轻孀居,含辛茄苦养育儿女,终其一生.后经地方上报,清咸丰帝钦赐诰封,命修牌坊予以旌表。牌坊作为时代的产物,历史已做了归结,然而,遥想牌坊后那些尊贵的生命,至今依然令人心生敬意。
⑤牌坊下有静坐品茗的人,有观春赏景的人,他们享受着五味俱全的生活,又闲谈着五味杂陈的故事。李善吉不但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而且对地方文化教育有一种由衷的希望与热忱。当他左手奉旨修建贞洁牌坊时,右手又捐银创立了通渭中学。如今,贯寺牌坊只以一种文化的景观存留于人们的视线中,而先生创办的通渭中学,却依然在盛世的天空下,书声琅琅,书香浓浓。
⑥携带着故事与传说,行走在大石的寻常巷陌,百姓人家,多了一层华美与意蕴,而思想也在故事的趣味中得以升腾。顺着大石的山水画廊,明亮的阳光下,一座座带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民宅,特别是那些别具一格、独特显明的琵琶房、琵琶厅,掩映在绿树丛中,好似一幅幅浓郁的水墨画,缭绕在风烟中化也化不开。推开厚重的木门,进入院落,一幅幅砖雕、石雕、木雕浅绘着花鸟虫鱼、人物故事,将不同朝代的文化历史做一次风云聚会,让你惊奇小小的宅院竟然容纳乾坤万象,涵盖古老民族深邃的全部。而步入厅堂后,弥漫在堂前的文化气息又会让你暗自惊叹这里主人的高雅与文明。在这里你不仅可以饱览魏学文、武克雄、王金慎等本地名流的书法,也能欣赏到左宗棠、安维俊、巩建丰等晚清名家的墨宝,更能一睹启功、舒同、孙少石、李拓、黎泉等当代名人的真迹。当然,最让你心旷神怡的还是欣赏大石本地人创作的书画,它会让你沉浸在艺术的美好中,边听他们儿时的故事,边赏他们今时的书画,就像回到家一样,让人心生温暖,又像品尝家乡的小吃一样,韵味无穷。
⑦离开大石的瞬间,我回望了一眼走过的路。夕阳为古镇镀了一层金色的光晕,袅袅炊烟中的大石,如一幅浓淡相宜、笔墨精良的中堂字画,静静地悬挂在西北黄土高原,儒稚文静,墨香四溢。
(摘编自《光明日报》)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标题中的“大石”语意双关,既指瑰丽传说中能够承担起乡名、村名的石头,也指作者参观寻访的翰墨飘香的陇右书画之乡大石古镇。
B.第③段中的景物描写,点染大石古镇美丽的自然环境,营造真切动人效果,开启下文精彩内容,为“大石传说”的神奇添加绚丽的背景。
C.④⑤两段采用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在介绍贯寺牌坊的由来及士绅李善吉的善举之余,还穿插描写了现今人们享受着五味俱全的生活。
D.第⑥段中“小小的宅院竟然容纳乾坤万象,涵盖古老民族深邃的全部”一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用笔在古建筑,着眼在历史精神。

E.文章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兼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侧面多层次、生动而丰富地表现了古镇的魅力。
第②段写关于小蛇的传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请根据文本,探析文章结尾说大石像“儒雅文静,墨香四溢”中堂字画的原因。(6 分)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许渊冲印象
余石屹
①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译联“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其实,他从事文学翻译60多年,已把中国众多的经典和诗词曲赋翻译到国外,让外国人以英法韵文的形式欣赏到中国的诗词,这荣誉算是迟来的褒奖。
②据洛阳外国语学院的同学说,许渊冲是有名的大炮、喜欢与人争论,只要有不同意见,在路上遇见你,他都会从自行车上一翻而下,拉你讨论起来,在硕士生的翻译课上,许先生喜欢就翻译问题让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知道先生认真琢磨出来的译法,一般不会轻易让步,就有意提出不同的译法,只为与老师争论一下.这种上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的北大还是相当新的。偶尔也有博士生来蹭课,遇到问题忍不住发言,许老师会把他们请到台上,任他们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涂抹一番,把满腹经纶都倒出来。
③他做的专业也容易引起争论。上世纪80年代初,许先生从洛阳外国语学院调到北大之前就翻译了不少作品,还写过不少翻译研究文章,最拿手的是中译外,但翻译这东西,就像读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所谓的标准译法,只有更好的译法。即便说更好,也是相对而论,不是绝对的。许先生在业界最有名的几句话来自他的个人名片,“书梢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同行拿到名片一读,倒抽几口冷气,一般人一生能在国内出几本书也就不错了,这老先生如此霸气,自诩出了几十本,还出到国外,难免让人议论。不过如今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但他手中的写作和翻译一直没有停过,60本早已被远远超过。
④让人惊叹的还有后面那句话“诗译英法唯一人”。中国的唐诗宋词本来就博大精深,理解已属不易,何况还要翻译成英法两种文字。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三百首》到《宋词三百首》,均由许先生翻译成绝妙的英法文,连钱钟书都佩服有加。
⑤在翻译方面,许先生好像没有认输的时候,愿意跟天下最优秀的译手一比高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与国内同行争论过很多回,其中的曲直是非已成为耳熟能详的美谈。
⑥对国外的译者,人家用的是母语,译起中国文化来,肯定有自己的优势。但许先生不满意国内一些学者把中译外这块地拱手让给别人。葛瑞汉是英国上世纪有名的汉学家,他译的晚唐诗被西方汉学界奉为典范,那英文可以说已脱去了盎格鲁—撒克逊松散的乡野气,直追唐诗的华贵、凝练。许先生却有自己的看法,认为葛氏所译的李商隐,英文优雅有余,但内容交代不足,有失于晦涩,如李商隐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一首,因不理解诗人打破时空次序的心理描写手法,葛瑞汉的译文读起来断续无端,变幻迷离,让英文读者陡生疑虑,在许先生看来,根本原因还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吃得不透。
⑦许先生在翻译上的这种率直也引来不少质疑,他一旦知道了,就必然给予回应,这种不断的杭争,让许先生很早就养成了从理论上对自己的翻译实践加以总结的习惯。他发现,无论是严复、鲁迅还是傅雷等,他们提出的翻译理论都是从自己丰富的翻译实践出发的,这是中国翻译理论的特色,他也要为自己的译法寻找合理的支撑,这成为他建立中国学派译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和动力。他提出的翻译理论,如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三化(等化、浅化、深化)、三之(知之、好之、乐之)等,内涵丰富,颇具中国特色,其意义仍有待翻译界深入发掘。
⑧如今,许先生已入耄耋之年,在家中工作的间歇,他也会做做西南联大时马约翰教授的体操,坚持锻炼。这是他长寿的奥秘,也保证了他在翻译上的持续产出。更令大家欣慰的是,许先生还保持着每天一首诗的翻译速度,有时候是英文,有时候是法文。(摘编自《人民日报》)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作者以“许渊冲印象”为题,目的是想给读者传达一些关于许渊冲的基本印象,可见文章所写的内容还很粗浅,远不及本人的形象厚重。
B.翻译是相对而论的,没有所谓的标准译法,只有更好的译法;就像读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如此,许渊冲的专业容易引起争论。
C.第③段中写“同行拿到名片一读,倒抽几口冷气”,侧面表现同行们为许渊冲先生的霸气折服,担心许先生自诩的言辞难免会让人议论。
D.葛瑞汉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吃得不透,译文读起来断续无端,变幻迷离,让英文读者陡生疑虑,许先生认为他作为汉学家不能名至实归。

E.文章写许渊冲的事业辉煌,又触及他的生活细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使平凡与非凡、表层与深层相互映衬,人物性格鲜明,主题深刻。
第②段画线的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请根据文本,探析“诗译英法唯一人”这句话的含意。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国东部跟朝鲜接壤,跟日本 ________。
②传统文化对后世的影响________限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 ________,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A.邻近不只休戚相关 B.临近不止休戚相关
C.邻近不止息息相关 D.临近不只息息相关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下面一则报道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 字)( 3分) 
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一名国际红十字会的成员展示了联合国即将更换的国际红十字标志。新的标志称为“红水晶”,在本次有192个成员国家参加的为期两天的会议上,“红水晶”将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第三个标志被推广。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近些年,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全国大兴植树造林。②人工造林以每年7000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③从遥感影像上看,一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似乎不低,但水土流失依然严重。④其原因是由林下缺少灌木或草本植被覆盖、土壤表面裸露程度高造成的。⑤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林下水土流失”。
(1)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时人们通常要赛龙舟。
⑤过端午节时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薯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2013年3月19日,北京市教委《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正式实施。据了解,该“减负令”从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作业量,以及严禁违规补课等八个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减负”力度和决心之大可谓前所未有。然而,也有媒体报道称,有些家长对“减负令”心存忧虑,以给孩子“加负”的方式应对,导致课外培训班持续火爆。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 字左右。)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