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玉林市博白县高三下期返校调研历史试卷
根据“家”字的构成,最早使用这一词表示居住处所的是
A.皇帝 | B.贵族 | C.平民 | D.奴隶 |
“汉代门阀的力量,无论在经济上、社会上、政治上都充分地表现出他们的优势。……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不但垄断官吏选举之权,凡州郡掌管中正的官吏,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这反映的社会深层次问题是
A.九品中正制的发展 | B.土地兼并的加剧 |
C.中央集权的加强 | D.门阀世家的壮大 |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 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
C.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 D.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
《旧唐书·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
A.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 B.目的是维护土地国有制 |
C.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 | D.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产量 |
中国早期人文主义的形成,多数学者认为在晚明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对传统专制主义的批判 | B.传统自然科技发展到顶峰 |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
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
A.改变了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
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
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
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清末新政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20世纪20年代,中国知识界倡导“联合劳工”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的改造”,是因为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 B.实业救国取得成效 |
C.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 D.国民会议运动发展 |
1926年12月,中共中央汉口会议认为,自北伐军攻克九江、南昌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已发生“各种危险倾向”,“其中最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恐惧而日渐向右”。造成国民革命这一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丧失革命的领导权 | B.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
C.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
下图是某著名战役示意图,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胜利 |
C.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中的战役 |
D.反映了中共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 |
1945年,针对蒋介石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中共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而且已经创造出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是指
A.新三民主义 | B.工农武装割据 |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毛泽东思想 |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
决定下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项目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流入农业的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A.国家经济政策 B.经济发展规律
C.产业结构现状 D.国际关系格局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云说:“计划是鸟笼,市场是小鸟”。该材料说明
A.计划与市场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手段 |
B.计划经济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C.市场经济必须服从于计划经济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计划经济 |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B.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说:“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亚里斯多德的评价依据是
A.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 |
B.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
C.农民因为忙于生产而不愿参与政治 |
D.不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
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
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
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
依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法国与美国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是
A.行政首长选举产生办法 |
B.实行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
C.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和众议院 |
D.总统有权任命政府各部门官员 |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这反映出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 B.男女平等观念占主流 |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社会分工 |
李卜克内西说:“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场革命。”达尔文进化论学说最直接的“革命”意义在于
A.激发社会竞争意识 | B.进一步否定了教会权威 |
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D.促进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
下面是关于苏联的漫画《军转民——飞机锯木》它揭示出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B.二战结束,持久和平到来 |
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
D.工业建设成就突出 |
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3月,在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后,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这些举措
A.是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的结果 |
B.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格局 |
C.有利于提高“欧元”的国际地位 |
D.导致贸易自由化取代贸易保护 |
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是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老上海,租界地区有“十里洋场”之称,分为由英、美租界结合而成的公共租界和独立租界的法租界,这两大租界位居上海的中心,面积极其庞大,存在了近百年。公共租界最大时达到了三万三千五百零三亩,法租界最大时达到了一万五千一百五十亩。
早先租界里的路牌全用外文,是以外国人名字命名,后来考虑到租界绝大部分是华人,又增加了路牌华文。这样租界的路牌就分成了上、下两项路名,一般是打横样式,上首为洋文,下为华文。
两租界的母语不相同,于是又有了两套的西文路名:公共租界的路牌用的是英文,法租界的路牌用的是法文,两者的下面均加中文。
外文路名对大多数的中国人实际毫无意义,因为他们不识洋文。而中文路名对大多数的西方人也毫无意义,因为他们不识汉字。于是每个人只能各取所需了。另外,在两租界内,英、美人也不见得全懂法文,这些人到了法租界里,看到法文、中文路牌,也许会两头都茫茫。
请以“租界的路牌”为研究依据,谈谈你对老上海租界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四: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发展特点。
(2)依据材料指出宋朝儒学新的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特别强调“纲常伦理”的历史原因。
(3)现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汤因比对宋朝的评价,体现了他怎样的历史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欧洲局势图
材料二: 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对罗斯福和丘吉尔明确提出:“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苏联在坚决反对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复活的同时,将其西部边界的安全视为关系民族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因此斯大林在三巨头的一系列会晤中对波兰问题始终寸步不让。不仅如此,苏联还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
——齐世荣、彭树智《世界史·当代卷》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