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局势和历史发展的进程,这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 ②开始欧洲同亚洲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③开通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通道 ④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世界史上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③宣传发展了人文精神   ④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认为“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样也为资本主义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典型地体现了马克思所论述的历史事件的是

A.英国圈地运动      B.雅各宾派的土地法令
C.美国颁布《宅地法》   D.日本明治维新的土地政策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C.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的危机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法国启蒙运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B.为拿破仑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奠定基础
C.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的作用
D.鼓励亚洲部分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①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②根本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③呈现出革命进程的曲折性④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开始确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党政治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体现。英国政党政治开始形成于

A.内战期间 B.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C.克伦威尔执政期间 D.光荣革命期间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89年8月法国颁布了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其对社会改造所起的作用最主要的是

A.确认了天赋人权的学说 B.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C.废除了农民的封建义务 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类事务发展的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同另一个民族的联系,并按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旨意,以独立平等的身份立于世界列国之林时,出于对人类舆论的尊重,必须把驱使他们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以上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普军参谋总长毛奇曾说:“那是一场早已预见的战争,是一场经过精心准备并为政府视为必要的战争,其目的不仅是为了领土扩张,而且为了普鲁士在德意志霸权的确立。”这场战争是指

A.普奥对丹麦的战争 B.普奥战争 C.普奥俄对波兰的战争 D.普法战争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倒幕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D.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列《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引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国家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48%
52%
法国(1851年)
75%
25%
俄国(1851年)
93%
7%
美国(1850年)
87%
13%

A.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城市化过程
  B.农奴制下的俄国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
  C.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
  D.法、美等国尚未开始工业化进程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以后,国际工人运动日益具有国际性,其根本原因是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第一国际成立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英国经济在世界上仍具有举足轻重的是

A.造船业和金融业 B.纺织业和造船业
C.冶金和航运业 D.纺织业和机器制造业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加强了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当时从英国本土到印度的最近航线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
C.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
D.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30余年中,世界上基本上没有发生过革命,资本主义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中。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已普遍建立并趋于稳定 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C.亚非拉民族运动未产生新的领导阶级 D.国际社会没有发生战争和冲突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讲到俄国帝国主义形成时说,‘这个国家……被资本主义前的关系层层密网缠绕着。”主要是因它

A.封建势力仍很强大 B.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C.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 D.对国外信贷资本依赖较大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使三国资本主义经济都得到迅速发展,其相同的政治原因是

A.政局稳定和国家统一 B.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扩张
C.封建势力被推翻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与下列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的是     

A.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B.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C.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 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所幸有600多人获救。这是因为当时运用了

A.雷达技术 B.声纳技术   C.无线电技术 D.通讯卫星技术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居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逐步上升
C.交通运输业获得重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与下列历史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英国进一步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C.资产阶级统治在欧美和日本的确立 D.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亚洲觉醒的决定因素是

A.帝国主义侵略手段的变化 B.亚洲经济结构的变化
C.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洲觉醒和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相比,没有赢得民族独立的主要原因是

A.斗争对象是成熟完善的资本主义国家
B.各国之间缺乏配合,没有形成团结一致的斗争局面
C.缺乏先进阶级领导
D.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这段话表明国大党激进派主张

A.实行暴力革命 B.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C.让印度人参政 D.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德国开始修建一条从柏林经土耳其直到中东巴格达的国际大铁路,这反映了
①德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②德国开始推行“世界政策”
③德国将扩张矛头直指沙俄 ④德国加紧同英国展开争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在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意大利在一战前加入同盟国、一战后却加人协约国一方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一开始协约国就稳操胜券 B.参加协约国作战对意大利有利
C.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战争 D.受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影响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欧洲战场上的西线进行的战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方面是在大战的第一阶段
D.塞尔维亚所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他在此处所强调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年份
甲国
乙国
丙国
丁国
1820
50
20
8
10
1850
39
18
15
15
1870
32
10
13
23
1913
14
5
16
36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的最后30年,丙、丁两国重工业迅速发展,成为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丙国重工业中,军事工业占重要地位。丙国外长称“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忍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材料三: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日本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对外政策也发生变化。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
(1)材料一中甲、乙、丙、丁四国是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工业国家,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甲、丙分别是哪个国家。材料一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乙两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两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相同原因。
(2)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丙、丁两国先后崛起为世界强国。据所学知识,指出丁国19世纪晚期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二指出丙国随着经济发展,其外交政策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指出明治维新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的措施。据材料三指出福泽谕吉主张对亚洲邻国采取何种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府19世纪末20世纪初“模仿西洋人”同中国、朝鲜打交道的事例。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重心转移到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向最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技术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边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比较安定的荚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时,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能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的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
在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二十多万人。                   ——《大循环》
回答:(1)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有哪些?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英国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反映了美国怎样的“科技兴国”战略?这对美国的世界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

来源:2010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