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冲刺版【人教版】1

【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⑴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⑵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⑶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⑷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⑸陈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许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⑹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⑺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⑻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⑼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⑽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⑾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并认为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B.陈寅恪先生认为,两千年来华夏民族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等方面,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最大,而关于学说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的影响肯定不如佛道二教。
C.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于它“知”与“行”背后的伦理色彩,即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神。
D.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是其具体表现。

关于佛教文化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佛教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行的方面。
B.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
C.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这是在中国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下,不得不歪曲原意以求生存。
D.佛教文化不是本土文化,传到中国以后,通过伪装来适应中国充满纲纪色彩的文化要求,从而对中国的“行”产生影响。

根据文本信息,下列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虽然基督教和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剧烈冲击,但中国文化最终也不会由注重“人”转而注重“天”“鬼”。
B.深义文化是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它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
C.基督教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是“鬼学”,中国文化讲的是“人学”,冯友兰认为“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D.中国古代学者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作者认为应将文化再划分出一个深义的文化。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冲刺版【人教版】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 ,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功。愬抗表自陈,愿于军前自效。宰相李逢吉亦以愬才可用,遂充随唐邓节度使。兵士摧败之余,气势伤沮,愬揣知其情,乃不肃部伍。或以不肃为言,愬曰:“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乃告三军曰:“天子知愬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战者,非吾事也。”军众信而乐之。士卒伤痍者,愬亲自抚之。贼以尝败高、袁二帅,又以忽名位非所畏者,不甚增其备。
愬沉勇长算,推诚待士,故能用其卑弱之势,出贼不意。居半岁,知人可用,完缉器械,乃谋袭蔡。尝获贼将丁士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士良感之,乃曰:“贼将吴秀琳总众数千,不可破者。士良能降秀琳。”愬从之,十二月,吴秀琳以兵三千降。愬乃以秀琳之众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或劝愬遂拔吴房,愬曰:“取之则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
初,吴秀琳之降,愬单骑至栅下与之语,亲其缚,署为衙将。秀琳感恩,期于效报,谓愬曰:“若欲破贼,须得李佑,某无能为也。”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愬召其将史用诚诫之曰:“今佑以众获麦于张柴,尔可以三百骑伏旁林中,又使摇旆于前,示将焚麦者。佑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尔以轻骑搏之,必获佑。”用诚等如其料,果擒佑而还。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闲。愬乘间常召祐,屏人而语,或至夜分。愬益知贼中虚实。
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想知其障可乘、乃遣从事郑辨见襄度告师期。师夜起,祜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您串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始发,吏请所向,恕曰:“入蔡州取是元济!”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窟令击之,以乱军声。赋恃吴房、朗山戍,晏然无知者。祜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九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黎明、雪止、想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田进诚兵薄之。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新唐书·李愬传》)
[注] ①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浊南)。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告三军曰绐:欺骗
B.又以忽名位非所畏者惮:害怕、畏惧
C.亲其缚释:解释
D.不可破者遽:立刻、马上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
B.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
C.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
D.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愬有谋略,擅长骑马射箭。宪宗讨伐吴元济,多次失败后,李愬主动请求一试,于是任命他担任隋、唐、邓节度使。
B.李愬沉着勇敢,以诚心对待兵士。过了半年,李愬觉得军队可以承担作战任务了,武器装备也准备充足了,于是就计划奇袭蔡州。
C.吴秀琳感激李愬的恩遇,希望能立功来报效,李愬告诫他打败李祐的策略,吴秀琳等按照他的预料,果然擒获了李祐而回。
D.李愬率领人马到蔡州捉拿吴元济,雪下得很大,李愬命令赶打池塘中的鹅掩盖军队行进的声音,叛军无人发觉官军。蔡州城失陷,吴元济认罪投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获贼将丁士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
(2)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闲。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冲刺版【人教版】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 此词作于江上舟中。
诗句“篝灯强把锦书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冲刺版【人教版】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6)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冲刺版【人教版】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人物遇到大人物
马丁·苏特
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上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我们因为意外地遇见了某个重要人物而一下子手足无措。我们说话颠三倒四,找寻线索,结结巴巴或者进不出一个字来。
类似这样的事霍力格就遇上过。一场关于目标管理之复兴的报告结束之后,他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排队。他前面的那个头发灰白、身材魁梧的先生取了大衣,正在找一枚硬币给那个管衣帽的服务生。霍力格出于着急而不是为了抢先,就递给了他两瑞士法郎。这位先生吃惊地转回头——是马海。
马海!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经济界的巨头!而霍力格却像塞给小厮一样给了他两个瑞士法郎,而他竟接受了!马海把它递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将大衣和围巾搭在手臂上,道了声谢,走开了。
霍力格让人把他的大衣取出来递给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把身上最后的零钱都牺牲掉了。,只好给了一脸惊讶的服务生十块的票子,希望还能够赶上马海。
他如了愿。马海站在前厅,正在扣大衣,像是在等着霍力格。总之,他向他伸出手并介绍自己叫“马海’’,好像他不是每两天就出现在一份霍力格看到的报纸上一样。
霍力格也介绍了他自己,然后他们就简单地聊了聊,泛泛地谈了谈目标管理,特别讲到了那场报告。霍力格并不是太专心,因为他一直在用一只眼睛注意着是否有认识他的人看见了他在和马海说话。真的,那是谁一摇一摆地走过去了?是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路易特-k'-~。
如果他除了弗兰肯贝克以外,还希望让谁看见他与马海这么无拘无束地聊天,那这个人当属路易特女士。她会注意到这个场景的细枝末节:霍力格一边讲话一边扣大衣的那种随意的姿态,好像他天天都和经济界巨头聊天。马海对他微笑着,仿佛霍力格刚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弗兰肯贝克肯定会装着没看见。他才不会站在一旁看着他与马海谈天,让霍力格得意呢。弗兰肯贝克会扭转头去不看并且忽略所有的细节。
但路易特女士不会这样。她会牢牢记住这些细节,然后逐一地讲给她的老板听。
她朝他们这边看过来,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点头。就在他脑子里想着路易特女士的时候出了事——马海说:“好,再见,霍力格先生,再次非常感谢。"霍力格回答道:“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这可是肯定有一百公斤重,一百八十五公分高,六十三岁的目家经济界的巨头!马海女士!
命运的安排,使得这个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的董事长和总裁得知了一个叫斯蒂芬·霍力格的人的存在——甚至将他的姓记住了几分钟!他^管他叫马海女士!仅仅因为恰好在告别的当儿,路易特女士,他的最大的嫉妒者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一扭一扭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马海好像没听见。再次冲他友好地微笑了一下,然后向出口走去,他的穿制服的司机可生在那里等着他呢。霍力格像瘫痪了一样立在原地。这瘫软至少使他没有犯试图改口的错误。_嘻,我当然是想说,先生。这不算什么,马海先生。不是女士。先生。"
霍力格的头一个反应就像所有人在遇到大灾难之后的反应:他希望这事没有发生。也许他只是觉得自己说了“女士”,或者他只是在想象中遇见了马海。当霍力格又能走动了之后,他立刻冲向出口。在那里他刚好还可以看见一辆轿车的尾灯从禁止停车区消失,他知道,这不是想象。他替马海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小费,然后又称他为“马海女士"。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至几个月中,霍力格平静了下来。也许马海并不是装着没听见。霍力格没把“女士”说得很重。他说得很急促。这个词如此不经意地滑出他的嘴唇,这也完全可以是“先生”呵。在会议宾馆喧闹的大厅里一个Hr(先生)与一个,Fr(女士)根本就听不出差别。尤其不会被一个已经几乎到了退休年龄的、据他所知曾是炮兵军官的老者听出来。他们都有轻微的听觉……障碍。
而且就算他以为听见了“女士",他也会因为这个想法的荒唐,即一个陌生人会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称他为“女士",而将其归为自己的听觉错误。
今天,两年之后,他又在同一个会议宾馆遇见了马海,这次是在男厕所。洗手的时候霍力格鼓起勇气说:“也许您还记得我,我是那个曾在衣帽问替您付了两个瑞士法郎的,斯蒂芬·霍力格。”
马海一边烘干手,一边打量着霍力格。“啊,当然,”他高兴地叫出声来,“霍力格小姐! ”
下列各项中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题目是《小人物遇到大人物》,这里的小人物指的是霍力格,大人物是马海。霍力格第一次遇到马海就主动拿出两法郎替他付小费,以此来讨好他。
B.霍力格追上马海并和他攀谈,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临别时一句“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又让他陷入不安之中。
C.马海是这个国家经济界的巨头,也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
D.弗兰肯贝克是文中没有出场的人物,但是从霍力格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他应该也是一个 “小人物”。

E.小说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和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霍力格这一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霍力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小说结尾霍力格又一次遇到马海,马海高兴地叫霍力格“霍力格小姐”,这样设置结尾有何用意?
霍力格在口误之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种心理的看法。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冲刺版【人教版】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物理巨星爱因斯坦
1900年爱因斯坦从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毕业。1902 年春,爱因斯坦任职伯尔尼专利局,干起了专利审查员的工作。这使他解除了经济上的困难,也提高了他的工作兴趣,并时时激发他的科学想象力。除了8小时的工作,他有充分的空余时间来思索宇宙之谜了。 在伯尔尼专利局7年的业余时间里,这位年轻的专利审查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奇迹。1905年,是爱因斯坦在科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这一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多篇科学论文,其中有4篇成为物理学不同分支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标志。他几乎同时在相对论、光量子理论和分子运动论这三个不同领域里齐头并进,并取得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这一年被称作物理学史上的爱因斯坦年。1916年,《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一文发表。这篇论文是广义相对论在理论上的完整形成,体现出惊人的独创性。这一年,是爱因斯坦彪炳史册的伟大理论创建的年份,无疑是他科学生涯的顶峰。
1922年底,爱因斯坦去日本途经中国上海的时候,瑞典驻上海领事馆领事给带来了获得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在这以前几年,早有传闻要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但直到1922年11月才正式决定授予他1921年度的物理学奖金;同时,还决定把1922年度的奖金授予玻尔。其实爱因斯坦早在1905年的三篇论文,每一篇都应得到一份诺贝尔奖金,更不用说后来的广义相对论了。可是他的科学思想太革命了,受到保守的物理学家的反对。有些人甚至口出恶言:如果给相对论的创立者颁发诺贝尔奖金,他们就要退回诺贝尔奖金。现在,评委会找到了一种聪明无比的措辞: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奖,是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和物理学方面的其他研究”。
爱因斯坦说:“我总是生活在寂寞之中,这种寂寞在青年使我感到痛苦,但在成年时却觉得其味无穷。”幼年、青年时的爱因斯坦对孤独感到是厌恶、愤懑和痛苦。成年之后,他才从孤独中领受到乐趣,感到其乐无穷。这是从孤独走向宁静,从行为上的独特与寂寞走向心灵的安谧与宁静,这是一种执著于事业、避免俗世羁绊的宁静。
1933年,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从此这个僻静的小城和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圣地。同时,爱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顿留下了数不清的轶闻趣事。人们说人家请他讲1分钟话,给1000美元,他说他不需要钱。1944年,在美国,有人愿意出高价收买相对论第一篇论文的手稿,但当时的手稿作为生炉子的燃料,早已化为灰烬。为了对反法西斯战争有所表示,爱因斯坦只得一个字一个字地重新抄写一遍。结果,这份重抄的手稿,卖了650万美元,以此作为爱因斯坦对支持反法西斯战争的捐献。人们都有这样的印象,他渴望摆脱各种各样的额外收入,那些收入对于他来说是多余的。
爱因斯坦有一件“一生中令人痛心的回忆”。这件事说的是1940年8月在西拉法的推动下,为了防止希特勒法西斯抢先掌握了原子武器,爱因斯坦在敦促罗斯福总统下令研制原子弹的一封信上签了名。仅仅在事后,爱因斯坦就深感后悔,他认为人类科学的成就不应当转而为毁灭人类服务。德国战败之后,这种恐惧消除了,但新的危险又出现了。西拉法写道:“到了1945年,我们就不再担心德国人会用原子弹轰炸我们了,而我们担心的却是美国政府可能用原子弹轰炸别的国家。”于是,他又去找爱因斯坦,以便借助他向罗斯福呈递自己的备忘录——竭力预防对日本城市实行原子弹轰炸。爱因斯坦的信是发出去了,但并未到达收信人手中。爱因斯坦的沉痛不仅在于理性的成果被用于了非理性的好战和对人类的毁灭,还在于从事理性探讨的忘记了社会的良知和道德正义。
(摘编自张武等《爱因斯坦》)
相关链接
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他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爱因斯坦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一个领域都能吞噬短暂的一生,而且还没有满足对更深邃的知识的渴望。在这里,已有的而且尚未充分地被联系起来的实验数据的数量也是非常大的。可是,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它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
(摘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爱因斯坦在伯尔尼专利局的7年里,利用业余时间投入物理学研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奇迹,达到了他科学生涯的顶峰。
B.爱因斯坦一生取得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其中最重要的科学发现是“光电效应定律”,他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C.在青年时代,孤独使爱因斯坦感到厌恶和痛苦;但成年之后,他爱上了孤独,并从孤独中领受到乐趣,感到其乐无穷、其味无穷。
D.为了防止希特勒法西斯抢先掌握原子武器,爱因斯坦组织一批科学家写信敦促罗斯福总统下令研制原子弹,但事后就后悔了。

E.二战后期,爱因斯坦反对美国政府对日本城市进行原子弹轰炸,是因为他认为人类科学的成就不应当转而为毁灭人类服务。
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他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文中说,评委会找到了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奖的“一种聪明无比的措辞”。为什么说措辞是“聪明无比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爱因斯坦认为促进原子弹研制是“一生中令人痛心的回忆”,而且反对用原子弹轰炸日本。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科学家参与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看法。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冲刺版【人教版】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今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B.在济南老东门美食城你可以品尝到草包包子、孟家扒蹄、黄家烤肉、醉辣龙虾等美食,品类之多,实在是擢发难数
C.在地板行业2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得以共同发展,但也有很多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劳燕分飞
D.舒婷和北岛曾经在书信中谈论过很多诗歌上的问题,几年之后,他们又在北京萍水相逢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冲刺版【人教版】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年来,省部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从学术打假到今天的打架,从抄论文到今天的抄家伙,学术不端的问题已经演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D.周五大盘整体呈现止跌并逐波走高,给长期低迷的股市注入了活力,也使愁眉不展的股民脸上有了几分笑意。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冲刺版【人教版】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
②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
③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
④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
⑤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
⑥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

A.③⑤①④⑥② B.①⑤③④②⑥ C.③⑤④⑥①② D.⑥①④②③⑤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冲刺版【人教版】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排比的形式,为下面这段话写一个结论句,不超过30字。
当诺亚在方舟中熬过绝望的四十九天后,鸽子带回了希望,那是一抹绿色,一枝鲜翠的橄榄枝。他明白:洪水退了,新生活开始了。当哥伦布陷于茫茫大海孤独无助时,他看到了一丛漂浮的树枝,鲜活的绿色明白无误地告诉他:大陆就在前方,新发现近在咫尺。当二十世纪中叶一群伤痕累累的士兵走出掩体时,一场大雨冲净了整个世界,连作伪装的树叶也焕发出迷人的绿色。他们知道:战争结束了,和平到来了。
结论句: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冲刺版【人教版】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一组预计世界人口数量的数字,请根据表格内容,用“未来”“爆炸”“空前”这几个词描述所列的现象。(要求语句连贯,不超过50字。)

10万年前
300年前
1987年
1999年
2025年
2095年
320万
5.4亿
50亿
60亿
约90亿
约102亿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冲刺版【人教版】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清”的释义有:1.纯净;2.寂静;3.清楚……
品行纯洁,没有污点是清白;心境洁净,不受外扰是清净;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是清高;做官清白廉洁称为清廉;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称为清平;人们常说“旁边者清,当局者迷”“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么样的思考或联想?请以“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文体特征鲜明;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少于800字。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冲刺版【人教版】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