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备考总动员初三历史模拟冲刺】2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
B.最高统治者支持 |
C.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
【改编】最近,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厉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下列封建帝王,不能作为该榜样的是( )
A.汉文帝 | B.隋文帝 | C.隋炀帝 | D.唐太宗 |
【改编】安徽休宁是“中国状元文化之乡”。“状元”最早出现在( )
A.隋文帝时 | B.隋炀帝时 |
C.唐太宗时 | D.武则天时 |
概括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概括归纳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B.民族政权并立 |
C.诸侯争霸 |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处口岸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禁止对外贸易 | B.实行闭关锁国 |
C.加强思想控制 | D.鼓励商业发展 |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以上条款摘自(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其中“变革人心”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这里”,指的是( )
A.上海 | B.南昌 |
C.庐山 | D.井冈山 |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来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首歌谣与哪个事件相关( )
A.九一八事变 | B.华北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刘伯承的大规模攻袭皖、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之事。”他所指的是( )
A.渡江战役 | B.淮海战役 | C.挺进大别山 | D.三大战役 |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 B.新中国的成立 |
C.渡江战役的胜利 | D.一五计划的完成 |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 B.进行三大改造 |
C.发展国民经济 | D.巩固新生政权 |
他甘做无名英雄,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在我国国防科技战线上奋斗了28年,被誉为“两弹元勋”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
A.雷锋 | B.邓稼先 | C.袁隆平 | D.黄继光 |
被火烧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自分开后首次完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说明( )
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 B.海峡两岸科技交流比较活跃 |
C.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 |
【原创】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下图是我们课本最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的一部分(1368—1840),请你按要求把相关大事的序号填到相应的问题后面。
(1)属于政权更替(王朝兴或亡)的大事:
(2)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大事:
(3)属于平定国内叛乱的大事:
(4)属于对外友好交往的大事:
(5)表现了农民起义巨大力量的大事:
(6)规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走向的大事: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1)材料四中的“林文忠公”是谁?他的功绩还有?
材料二: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2)史料中“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复”提出的观点有?
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3)材料四反映的是近代史的什么事件?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陈独秀创办的著名杂志是?在哪一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