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新唐书·百官志》:“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下列制度符合该论述的有(   )
①科举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内阁制   ④二府三司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图片记载的是一份关于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由此可知当时(   )

A.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 B.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
C.出现了部分近代经济的特征 D.官营企业主动吸纳民间资本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   )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
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据此推断合理的是,作者(   )

A.关注民族危机,主张教育救国 B.质疑华夷观念,推崇西方文明
C.顺应时代潮流,主张与时俱进 D.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见,胡适主张(   )

A.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 B.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
C.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 D.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   )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 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
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 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图中人口结构变化(   )

①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          ②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折射出户籍制度改革滞后          ④成为全国移民浪潮的缩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这一观点说明古希腊城邦(   )

A.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B.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C.治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D.形成了多元政治格局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表,表中内容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是(   )
表 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表

时间
结果
1832年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867年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
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
1918年
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
1928年
21岁以上女子获得选举权
1969年
18岁以上男女均获选举权

 
A.主要以和平的方式扩大民主             B.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性发展
C.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            D.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表,表中的数据变化折射出(   )
表  1945—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与对外流动负债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年)
黄金储备
对外流动负债
黄金储备∕对外流动负债
1945
245.6
79
310.8%
1960
178
210.3
84.6%
1968
121
331
36.6%
1971
102.1
678
15.1%

 
A.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瓦解的过程
B.美国由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的过程
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D.美元逐步丧失其在国际货币中的领导地位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英国学者约翰夫·杰弗在《历史焦点》一书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结构,美国同时占据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图中最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被列为“汉语盘点2014”年度国内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1)依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思想主张。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进步意义。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指出“妥协”在调和当时美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由此,谈谈你对当时“妥协”的认识。
材料三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记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揭开“预备立宪”序幕。
1906年,出洋考察大臣回国,并奏说,立宪可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7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
1908年,清政府又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同时颁布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内容的《钦定宪法大纲》,但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规定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此后两三年,还颁布了各种法律的草案,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
1909年,多数省份设立谘议局,多由立宪派主持,积极开展立宪活动。
1911年,清政府组成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大臣中,皇族占7人,人们讥称它为“皇族内阁”。
——据人教版《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整理。)
(3)长期以来,人们对清末立宪的认识有两种主流观点:①认为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政治“骗局”,是“假立宪”; ②清末“预备立宪”推动了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进程。请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剖析。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义利论是关于道德规范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及人们如何对待两者关系的理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之制度。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对义利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义利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表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义利观的演变”为课题收集的史料表

 
史料
观点评价
顽固派
“夫士习之坏,向第阴背夫义以从利耳,今则显然逐利,并不知有义之名。民风之坏,向第尚力而未能重德耳,今则长幼无序,且并不知有贵贱之分。”(《筹办夷务始末》)
A
洋务派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但仍然没有突破封建地主阶级的伦理思想体系的范畴。
维新派
“故天演之道,不以浅夫、昏子之利为利矣,亦不以谿刻自敦、滥施妄与者之义为义,以其无所利也。庶几义利合,民乐从善,而治化之进不远欤。”(严复《天演论》)
B

 
(2)材料二的观点折射出近代中国人对“义与利”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参考材料二中评价洋务派观点的方法,选择顽固派或维新派的观点进行评价。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洛克菲勒创业史的突出特点。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解读图中所示漫画的寓意。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