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地矿双语学校八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卷
我们尊林则徐为中华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派兵从外国人手中收复了台湾 |
B.主持了禁烟运动 |
C.率军抵抗英军进攻吴淞炮台 |
D.领导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
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羞愧,也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 | B.南京 | C.天津 | D.上海 |
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一大” | B.遵义会议 |
C.中共“七大” |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负一胜的关键在于( )
A.是否有外国支持 |
B.武器是否先进 |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 |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
暑假期间,淮安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考察。其中前往东方上海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 B.林海雪原,抗日英姿 |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 D.开国大典,欢庆胜利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报复中国的虎门销烟 | B.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
C.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 D.保护鸦片正常贸易 |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新文化运动 | B.公车上书 |
C.宣传维新思想 | D.洋务运动 |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下列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中提出“实业救国”的是( )
A.康有为 | B.荣宗敬 | C.陈独秀 | D.张謇 |
辛亥革命后,在公共场合你应该如何称呼一位男士才能体现出你对他的尊重( )。
A.老爷 | B.大人 | C.先生 | D.公子 |
2005年4月29日,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与到大陆访问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了会谈,并发布了新闻公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 B.中共“二大”的召开 |
C.中共“三大”的召开 |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
下列观点,出自严复的《天演论》的是( )
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
④“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 |
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的报纸是( )
A.《民报》 | B.《申报》 | C.《新民丛报》 | D.《万国公报》 |
战争也是为了制止战争、争取和平。毛泽东曾称赞他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北平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的榜样。他是( )
A.张学良 | B.李宗仁 | C.傅作义 | D.杨虎城 |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B.广州起义 |
C.红军长征的胜利 |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采取的政策是 ( )。
A.不抵抗政策 | B.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
C.积极抵抗政策 | D.消极抵抗政策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 ( )。
A.瓦窑堡会议 | B.遵义会议 |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D.七七事变 |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来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首悲壮的歌谣诞生于下列哪个事件期间( )。
A.九一八事变 | B.华北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
A.台儿庄战役 | B.平型关大捷 |
C.淞沪会战 | D.徐州会战 |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彻底的反帝爱国斗争胜利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主要目的( )。
A.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
B.抗议国民党抢夺抗日胜利果实的行为 |
C.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
D.迫使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相继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帝国主义亡华野心始终不能得逞。
材料二: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抗战,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写出抗击日军侵略的清军将领和抵抗八国联军的民间组织。
(2)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 一例著名战役。
(3)根据上述材料和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
皇帝问:英国是否富强?大臣答:彼国在西洋诸国中称大,故是强国。至于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皇帝问:何以见得?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皇帝说:说的是。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一部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提出面向世界的要求。魏源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据此,他认为做事情只要“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
回答:
(1)材料一反映清朝后期中国皇帝和大臣思想上出现了什么错误认识?
(2)材料二中,魏源在哪本书中说了这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指什么意思?
(3)孙中山本人是否做到了材料三中的 “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试用史实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束缚,向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过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先进化。
(1)19世纪后半期,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采取了什么行动?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进行了哪些实践?
(2)请你继续绘制中国近代化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3)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何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应用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紧跟着又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1)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局部侵华的标志是什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张、杨、发动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对中华民族的抗战有何影响?
(3)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什么?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办一期板报,你认为选哪一历史事件为素材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