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
A.无为而治的思想 | B.以人为本的思想 |
C.以理服人的思想 | D.为政以德的思想 |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当时“实利主义的角逐”主要奉行的是
A.法家思想 | B.墨家思想 |
C.道家思想 | D.儒家思想 |
下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两种体育图标,其设计源于我国一种书法字体,讲究笔画圆匀、赋予图案美。该书法字体应该是
A.行书 | B.楷书 |
C.篆书 | D.草书 |
汉代“独尊儒术”和秦代“焚书禁学”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汉代重在“尊”,秦代重在“禁”,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都是
A.文化氛围由活跃转为沉闷 | B.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
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空间 | D.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
《中国思想史》认为:“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作者认为朱熹思想的作用在于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 |
《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有言:“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与他的这种精神最为类似的是
A.董仲舒 | B.王阳明 | C.王夫之 | D.李贽 |
2014年4月16日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
A.泰勒斯 | B.苏格拉底 |
C.普罗泰格拉 | D.亚里士多德 |
英国哲学家指出: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B.反对信仰耶稣基督 |
C.否定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 D.否定了神学世界观 |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哥伦布交换”,玉米从美洲移植到其他大洲。这一作物种植经验可能记载于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对这种现象最理性的分析是
A.中国迷信思想非常盛行 |
B.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
C.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D.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依靠科技 |
西方史学史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所说的“读者”主要是指
A.官僚阶层 | B.城镇居民 |
C.知识分子 | D.乡村农民 |
下图是19世纪一位科学家用来说明自己生物学观点的例子,这位科学家是
A.施莱登 | B.普朗克 |
C.胡克 | D.拉马克 |
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A.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
B.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C.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
D.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自由也就不存在了。”这段材料出自于
A.《波斯人信札》 | B.《纯粹理性批判》 |
C.《论法的精神》 | D.《路易十四时代》 |
下列有关兄弟俩的一组漫画反映了一个特殊的现象,最能对此进行解释的科学理论是
A.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点 | B.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
C.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下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最能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A.内燃机的创作和使用 | B.飞机制造业获得大发展 |
C.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 D.石油化工业取得大进步 |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 B.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 D.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李鸿章——蔡元培——孙中山 | B.孙中山——蔡元培——李鸿章 |
C.蔡元培——孙中山——李鸿章 | D.蔡元培——李鸿章——孙中山 |
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也是有世界影响的伟人。这两种评价体现的分别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 B.社会史观、整体史观 |
C.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 D.生态史观、社会史观 |
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这是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
A.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
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
C.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任重道远 |
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
“我们如今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A.《井冈山的斗争》 | B.《论人民民主专政》 |
C.《新民主主义论》 | D.《论十大关系》 |
下表中的言论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人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1992年 |
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A.推动近代化和现代化 B.追求民主化和法制化
C.实现工业化和商品化 D.完成救亡与启蒙重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和技术诸领域,中国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中国社会在这个时代经历了一场真正的变化,人们于此采纳了“文艺复兴”一词。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
材料二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孟德斯鸩、卢梭们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的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
——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结合所学,以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史实印证材料一中“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的观点,并指出宋代的“文艺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本区别。同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本质含义。
(2)列举出“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的表现。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等主张,但没有得到答复。1903年12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认为:“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5年孙中山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说: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材料四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1)与1894年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20世纪初孙中山的思想有了怎样变化?
(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3)材料三中邓小平是怎样认识当今中国社会特征的?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6分)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的力量”。(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三 “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德行与智慧的、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
——(意大利)弗吉里奥(1349—1420)
材料四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西汉的教育状况。
(2)结合材料二分析,苏格拉底教育目的与材料一有何本质区别?
(3)材料三反映的教育思想符合了意大利的时代需要,结合所学谈谈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你认为影响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