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顾庄等三校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中国小说之乡兴化自古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它在战国时期属于哪一诸侯国的领地
A.齐国 | B.楚国 | C.秦国 | D.燕国 |
对乌鲁木齐恐怖事件的宣判再次打击了分裂分子的气焰。下列选项中能充分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 B.开通丝绸之路 |
C.设置西域都护 | D.册封达赖喇嘛 |
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分封 | B.春秋五霸 |
C.战国七雄 | D.三国鼎立 |
民族友好、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 | B.文成公主入藏 |
C.鉴真东渡日本 | D.回族的形成 |
张某是唐代中央机关的一名小吏,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政令的执行,他所在的部门属于
A.中书省 | B.尚书省 |
C.门下省 | D.军机处 |
“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北宋交子出现 | B.江南地区开发 |
C.开元盛世局面 | D.经济重心南移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A.戚继光抗倭 | B.郑成功收复台湾 |
C.郑和下西洋 | D.闭关锁国政策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市场大门被打开 |
B.中英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
C.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 |
D.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
清末台湾诗人丘逢甲诗句“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的“割台湾”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左宗棠是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人们对他褒贬不一,下列描述与他无关的是
A.率兵收复新疆 | B.《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 |
C.创办福州船政局 | D.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创办报刊 | B.废除八股 |
C.发展工商 | D.裁汰冗员 |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A.五四运动 | B.辛亥革命 |
C.中共成立 | D.遵义会议 |
科技创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世界面貌。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相符的一组是
A.哈格里夫斯———蒸汽机 | B.史蒂芬孙———珍妮机 |
C.爱迪生———汽车 | D.莱特兄弟———飞机 |
我们要学会尊重历史事实,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下列有关林肯在美国历史进程中的贡献是
A.推翻殖民统治 | B.废除黑奴制度 |
C.摆脱经济危机 | D.推动两极格局 |
在美国,总统行使行政权,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立法权掌握在国会手中,三者相互并立,相互制衡。这一政权结构来源于谁的思想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莎士比亚 |
有学者分析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这一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 |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外交辞令往往让人难以揣摩,《九国公约》中声称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条件的这一类外交辞令包括
①委任统治 ②门户开放 ③机会均等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希特勒的上台 |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
C.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
欧盟已经成立20多年了,它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盟成立所代表的世界发展趋势不包括
A.政治多极化 | B.世界两极化 |
C.经济全球化 | D.欧洲一体化 |
近年来,我市的基础教育本着合理配置,就近入学,均衡发展的思路, 让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基石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材料一:
(1)有人说他是中国教育的奠基人,请列举一个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
材料二:有一次,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依据材料分析,唐太宗时,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是什么?但这一人才选拔方式到明代以后在形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留学生的派遣,始于1872年官派留美学生,首批120名幼童赴美。中国晚清的第一次留学运动,给中国甚至是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
(3)“中国晚清的第一次留学运动”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几乎同时,邻国日本也向西方派遣了大量留学生,明治政府在教育上采取了怎样的举措?
材料四:战后,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为战后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依据材料概括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5)综上所述,联系所处区域的教育现状,请你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新一届领导人履职以来,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开始了由治标到治本的转变,制度建设成为改革突破的重点。回望历史,处处能找到它曾经的印记。
[反腐倡廉]
材料一: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与检举京师百官与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 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位古代皇帝加强监察制度的举措?写上横线 处所设官职。
[健全法制]
材料二: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件,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2)依据所学知识写出这部法律文件的名称。
[关注民生]
材料三: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3)请列举罗斯福新政中的一项改革举措来印证材料中所述内容。
[党的建设]
材料四: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斗争的关键时刻,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 民主、 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共七大召开的两大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5)中外历史上许多制度改革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除上述内容外,请你再列举一例,并分析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近年来,国共两党两岸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文化往来日益频繁,政治互信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历史上国共两党几度携手、几度恩怨,令人深思。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摘自八年级《历史》上
(1)材料一中的“大会”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会议?
材料二:“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认为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2)与材料一相比,中共二大将斗争矛头指向了谁?“共产党认为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请以20世纪20年代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史实说明。
材料三: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表示:“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之领土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帝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3)材料三中国共两党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这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材料四:
(4)材料四图片反映的是国共双方之间的哪场战争中的情景?三幅图片表明中国共产党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借鉴过去,联系现实,展望未来,你对两党两岸关系有怎样的认识?
学会比较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中欧的近代化的进程各有特点,小明同学制作了一份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
材料一:
(1)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材料二:在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小明同学还找到了下列图片,它们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图一是在怎样的口号下创办的?图二是哪一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后产生的立法机构?图三杂志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欧洲的近代化经历了由思想解放——制度转变——技术革命的过程,结合上述图片,与欧洲相比,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4)以图一或图二为例,说说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的因素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