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山西大同矿区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取 ( jué )笑(nì)憔悴(qiáo cuì)菡萏(hàn dàn)
B.开(zhàn)褪 (sè)尴尬(gān gà)威(shè)
C.息 (bǐng)杂(cáo)酝酿(yùn niàng) 一字不(lòu)
D.蓄(zhù)大 (ruò)滑稽(huájī)踉踉跄跄(liàngqiàng)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矿区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________。
(2)她到底是文墨小康之家出身,虽没上过学,却也________得一身书香,识文断字。
(3)酒后驾车导致________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所以新《刑法》把“醉驾”定为犯罪。

A.完备 熏陶 骇人听闻
B.完善 陶冶 不可思议
C.完备 陶冶 不可思议
D.完善 熏陶 骇人听闻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矿区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长沙、深圳和成都等城市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
B.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了大约30台左右。
C.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岳麓山·橘子洲景区”成为长沙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D.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长沙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矿区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的内容,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的第六回,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
B.《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大量的童话作品。
C.《繁星》《春水》是冰心在俄国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赏;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D.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做出描述,以强调或突出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的修辞格,称为夸张。夸张可以是扩大夸张,也可以是缩小夸张。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矿区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文默写
(1)客路青山外,                  。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 为有源头活水来。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7)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8)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除了你,                    。
(9)请写出一句含有“雪”字的古诗句: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矿区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语交际。
星期天,我(小明)和同学小华一起买书,在商场门口遇见一行动不便的老人因故摔倒,伤情较严重,围观行人因担心讹诈不敢上前救助。小华见状马上冲上前去准备搀扶,我在钦佩他热心助人品行的同时,又担心他会因此惹上麻烦,于是拦住他说:“                                 
                                。”小华听后觉得我说的有些道理,但他看着老人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的样子,还是决定救助。同时,他也留了一个心眼,叫我做些场外准备,也好有备无患,于是他对我说:“                                                                                。”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矿区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写景抒情诗,以“     ”字统领全篇。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矿区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山门于河(   )      数小舟(   )
 于沙上(   )        沙为坎穴(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寺临河干(            )     (2) 沿河求之,不亦乎(           )  
(3)十余岁(               )     (4)尔辈不能究物理 (                )      
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项不同的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矿区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答题。
刀爱
(1)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2)“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奶奶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3)“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4)“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5)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6)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7)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8)“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9)“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10)“那有什么不好呢?”
(11)“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1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13)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14)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15)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
(16)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2期,乔叶作,有删改)
请概括出“我”对砍树这一行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儿时:                          长大了: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好在哪里。
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的句子。
(1)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刀爱”含义的理解。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矿区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小说,按要求答题。                  
自觉出走
孙方友
(1)赵章原来是镇上的民办教师。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赵文,二儿子赵武,三儿子赵安。赵文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被留在了省委工作。他先在省委组织部很快就由科级提到处级,晋升处级不到一年,便到基层锻炼了两年,接着,没进省城就升了副地级,在省城东边的一个地区任副书记。38岁那年,又升了半格儿,当了行署专员。那时候,他的两个弟弟也早已大学毕业,一个留在了本县组织部,一个留在了地委。等到赵章退休那一年,赵武和赵安也都当上了县委书记和副县长什么的。
(2)三个儿子都住在城里,可赵章老俩口儿谁家也不去,执意留在老家。他们说城里楼上楼下的过不惯,没在乡间自在。三个儿子都很孝顺,逢年过节都要回来。尤其是春节,赵家门前能停好几辆小卧车儿,很是威风。
(3)赵章此时对儿子们说:你们在外乡再风光,但当官的如走马灯似的,谁会记住你那一时的威风?就算在自己老家,左邻右舍又能把你的威风记几代。
(4)过大年的第一顿饭,赵章从不准备大酒大肉,而是让老伴煮一锅老白菜汤,蒸一锅黑馍馍。他对儿子们说这是忆苦饭,过去的日子不能忘。只有不忘苦日子,才能做好官,祖上才光荣得长一些,省得遭人唾骂。
(5)不想赵章的老伴儿命薄,赵章退休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埋葬她的那几天,三个儿子所辖的地区、县说不清来了多少人,多少车。赵章于痛苦之中只知道人来了走了,走了来了。谁的下属下来了,就去找谁报到。赵章知道,那是给他儿子们交钱去了。至于三个儿子借母亲的丧事各自收了多少礼钱,他可能永远也说不清。
(6)家中只剩下他一个人时,儿子们又一次劝他进城,可他仍是不去。他说:我怕你妈一个人孤单,要陪陪她。
(7)没办法,三个儿子只好坚持回来看他。每到春节,赵家门前仍是小车一溜儿。
(8)但三个儿子都是孝子,仍坚持每年回来看老爹。不想这年春节又回来,却突然不见了老父亲,左邻右舍打听,都说昨儿还在哩!直到天黑,仍不见回,兄弟三人忙开车去舅家、姑家寻觅,仍无踪影。三个儿子这才慌了,呆呆地坐在老屋里,猜测着各种可能。老大赵文起身去寻找老爹的箱子,发现存钱卡不见了,箱子里留有一封信,打开来,正是写给他们的。
(9)赵章在信中说:孩子,爹走了。爹这一走至少五年。如果这五年里我没有了,你们也不必难过。因为你们都是官,爹在家死不起,死一回要让百姓花掉好多钱哩!爹选大年三十离家,是因为今儿个你们都回来。爹只打算外出五年,钱上不用操心,平常你们孝敬的钱和我的积蓄还有不少。再说,爹外出也不会闲着,拾破烂也可以养活自己嘛!五年后如果我还活着,我一定回来。那时候,用你们官场的话说,老大已安全着陆,老二也退居二线,该进人大、政协什么的了。剩下小三儿,也离“调研”没几年了。那时候,我死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至少可以不用担心你们因我之死而出什么事了。不然人家来送礼,你们收不好,不收也不好,收了上交更会得罪不少人。世风日下,又没人能拦得住,没办法,我只好为你们躲一躲了。五年后我若没回来,也不必大张旗鼓地找我,人嘛,横竖总有一死,有你们三个为祖上争光,我已足矣!爹深怕这光荣变成耻辱,所以就想尽我自己的一点儿薄力,尽量不给你们提供那么一个机会。爹为了你们,也只能做到这些,剩下的,就看你们自己了。虽然眼下你们可能要落下“不孝之子”的罪名,但结果会好的。大年的忆苦饭都已备在锅里,你们自己动手做一顿。兄弟仨再一个床睡一夜,像你们小的时候一样,打通腿儿。明儿个一大早,别忘了给你妈上上坟……
(10)三个人轮流看了爹的信,都没吭声,各自暗自擦泪。许久了,老大才说:是谁逼走了咱爹?
(11)老二和老三听到这话,也同时睁大了泪眼问道:是呀,是谁逼走了咱爹?                                                    
(注:打通腿儿是一种方言土语,又叫睡通铺,是指多人挤在同一张床上睡觉,通常是指人相向而卧,头分放在床铺的两边,腿相向伸过去。)
(选自《光明日报》)
第(1)段为什么详细介绍赵章三个儿子的职务和工作情况。
在横线上填写(8)----(11)段的故事情节。
儿子探父,不见父亲——                      ——                      
第(2)段画线句中“执意”一词如何理解?
                                                                                      
                                                                                        
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请你简要评析。
                                                                                        
                                                                                     
                                                                                     
赵章的三个儿子都很孝顺,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自觉出走”?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矿区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温暖
“点赞”为一网络语言、来源于各大网络社区的“赞”功能。“点赞”表示赞同、喜爱、支持之意。请你以“请为我点个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不少于600字。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矿区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