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登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卷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体大肠内的细菌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③肺炎患者体内的肺炎双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③②① | D.③②④ |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包括下列内容中的
A.膝跳反射的完成是以细胞组成的反射弧为基础 |
B.生物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
C.遗传和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
D.菠菜的单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
下列各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
B.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
C.若换转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 |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
B.葵花籽炒制中散失出来的是自由水 |
C.血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 |
D.自由水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与化学反应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条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羧基数目至少为n个 |
B.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
C.n条由m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完全水解共需要(m-n)个水分子 |
D.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水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
下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①②③④依次为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O、C、N、H
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和RNA中五碳糖相同 |
B.DNA和RNA的碱基共有四种 |
C.核酸初步水解产物有八种 |
D.组成DNA和ATP的元素种类不同 |
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
D.经,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B.酶的结构发生变化也不一定失去活性 |
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
D.酶在4℃左右时空间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
C.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控制中心 |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
科学家测定胰腺细胞内的酶原颗粒可达到胰腺自身蛋白质总量的40%之多,可推测胰腺细胞内比一般体细胞更多的是
A.DNA数量 | B.RNA的种类 |
C.核糖体数量 | D.中心体数量 |
下列物质与功能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糖蛋白---识别与信息交流 |
B.纤维素---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 |
C.DNA---携带遗传信息 |
D.磷脂---构成生物膜 |
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者具有双层膜结构 |
B.增大膜面积的结构相同 |
C.酶的种类和作用不同 |
D.均在原核细胞中找不到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与充盈的液泡有关 |
B.与心肌细胞相比,腹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较少 |
C.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均可分泌消化酶、溶菌酶 |
D.与肌肉细胞相比,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
B.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
C.一个ATP分子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
D.ATP结构简式中A代表腺苷 |
将一洋葱细胞放入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是可能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⑤ | D.②④⑤ |
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进行分析,得不到证实的是
A.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
B.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或已死亡 |
C.细胞液和周围溶液浓度的关系 |
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中间产物丙酮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酮酸不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
B.丙酮酸→酒精的阶段只能释放少量能量 |
C.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少量储存在ATP中 |
D.催化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酶只分布线粒体基质中 |
切开的苹果不立即食用,果肉很快变成棕褐色,这是因为细胞被破坏后,其中的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接触,使其被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完整苹果不会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
A.小分子的酚类物质可自由通过生物膜 |
B.酚氧化酶只能在细胞外催化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物质 |
C.细胞有生物膜系统存在,使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不接触 |
D.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结构协调统一完成生理活动 |
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全部具有细胞周期 |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停留在分裂期 |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
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A.(1)(4)(5)(3)(2) | B.(2)(3)(1)(4)(5) |
C.(1)(5)(4)(3)(2) | D.(5)(4)(3)(2)(1) |
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
下面关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 |
B.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细胞 |
C.单细胞生物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 |
D.对细胞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
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图一中曲线l表示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二中曲线2表示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一曲线1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酶的数量不足 |
B.图二曲线,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6表示 |
C.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3和4 |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2应变成曲线6,增大pH,应变成曲线5 |
如图表示某植物种子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多 |
C.氧浓度为c时,较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
D.氧浓度为d时,细胞产生的ATP全部来自线粒体 |
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叶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
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
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
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C.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D.“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一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过程产生的[H]作用相同 |
B.②、④过程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ATP形成 |
C.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
D.①、②、④过程产生ATP均被③过程利用 |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为该植物在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叶肉细胞生理活动只受温度影响 |
B.b点时绿色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
C.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a、d点均上移 |
D.c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量为V2 |
如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 |
B.曲线b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点间的距离 |
C.曲线c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 |
D.曲线d代表纺锤丝的长度 |
如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中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Ⅰ脱氧核糖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核酸 |
B.Ⅰ生态系统 Ⅱ种群 Ⅲ群落 |
C.Ⅰ固醇 Ⅱ胆固醇 Ⅲ 维生素D |
D.Ⅰ原核生物 Ⅱ细菌 Ⅲ真菌 |
在下列有关实验叙述的组合中,正确的项数是
①细胞的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细胞越大越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②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
③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用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
⑤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对染色剂的通透性并使DNA与蛋白质分开
A.两项 | B.三项 | C.四项 | D.五项 |
如图为真核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g可以利用h释放的CO2 |
B.该图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 |
C.图中c指细胞膜,f指细胞器,e是细胞质 |
D.图中d的成分最可能是纤维素和果胶 |
如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注:[ ]内填序号)
(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 细胞。
(2)A细胞中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 ]和[ ]。A细胞中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10]是 通道。
(3)与A细胞相比,蛔虫体细胞不具有的细胞器是 。如果B细胞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
(4)甲状腺细胞中碘的浓度远比血浆中高,这说明甲状腺细胞吸收碘是通过 的方式,决定甲状腺细胞具有这种功能特点的是结构[ ]。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________,其中I侧是细胞 侧
(2)若图甲是线粒体膜,b过程运输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b、c运输方式符合图乙物质运输曲线 。抑制细胞呼吸可能对图乙物质运输曲线 有影响。
(3)若图甲表示人体细胞膜,则Na+运输的是图甲中_____,符合图乙物质运输曲线 。
(4)若图甲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 ]_______。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
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小麦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由甲图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写出两种),甲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 。
(2)图乙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从________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________点有机物合成终止。AB段C3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G点C3含量极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b-a所代表的是 。
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请回答:
(1)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 条染色体 个DNA分子,可对应图3中的 段。
(2)图2所示细胞可对应图4 时期,图4中c时期可对应图3中的 段,图3的BC段可对应图4 时期。
(3)图3与图4所示的细胞中,依次在 段和 时期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4)图3所示细胞AB段的特点 图4所示细胞a时期特点 。
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甲同学认为是氧气自身抑制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乙同学认为是有氧呼吸产生的某产物X抑制了酵母菌无氧呼吸。请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无氧呼吸的原因。
供选的实验试剂和用品:酵母菌细胞、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的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X溶液、蒸馏水、橡皮管夹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试剂。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上图所示的装置四套,依次编号为甲、乙、丙、丁。其中每套装置的a锥形瓶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10mL,c锥形瓶加入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10ml,b与d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1)请写出支持乙同学观点反对甲同学观点的假说:酵母菌无氧呼吸
(2)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方案①--③,并回答相关问题:
添加试剂是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而不是完整的酵母菌细胞的原因是 。
实验操作 |
甲 |
乙 |
丙 |
丁 |
添加试剂 |
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的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 |
|||
添加溶液(供选:X溶液、蒸馏水) |
蒸馏水 |
X溶液 |
①___________ |
X溶液 |
通入气体(供选:氧气、氮气) |
氮气 |
②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 |
氧气 |
培养 |
适宜条件下培养8-10h |
|||
观察 |
观察d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
(3)根据预期结果补充完成结论④--⑤:
预期结果 |
相应结论 |
|||
甲 |
乙 |
丙 |
丁 |
|
+ |
- |
+ |
- |
受X物质抑制,不受氧气抑制 |
+ |
+ |
- |
- |
④ |
+ |
- |
- |
- |
既受X物质抑制,也受氧气抑制 |
+ |
+ |
+ |
- |
⑤ |
+ |
+ |
+ |
+ |
不受X物质抑制,也不受氧气抑制 |
注:“+”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不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