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从化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斗牛之间(dǒu )修葺(yì)双栖(xī)外甥(shēng) |
B.水波不兴(xīn)先妣(bǐ)亘古(gèn )机杼(shū) |
C.酾酒临江(shī)垣墙(huán)泠然 (lín)领衔(xián) |
D.外强中干(gān)眷属(juàn)艳羡(xiàn)镌刻(juān) |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握手时人们往往都笑容可掬,被领导握手时的人更是受宠若惊。如果陌生人握手,人们也能够做到谈笑自若,虽然他们不过是萍水相逢。
A.笑容可掬 | B.受宠若惊 | C.谈笑自若 | D.萍水相逢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再别康桥》主题的理解,课后,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
B.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
C.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臂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 |
D.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
①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
②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
③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们不重要。
④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
A.②①④③ | B.③④①② | C.②④③① | D.③④①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21分)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④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选自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岑文本(595-645)。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④谙:熟练。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省李靖骤称其才(称赞) |
B.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 (降职远调) |
C.恐不与我同反(同“返”,返回) |
D.俄病卒矣(死)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长于文诰,时无逮
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其母怪而问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
B.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
C.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
D.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
下列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A.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并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 |
B.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 |
C.岑文本被提拔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
D.综观全文,岑文本的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 |
将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②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
③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秋日。断肠,销魂。
贺诗中的“裁”字,李诗中的“逐”和“拂”字,用词有什么特点?对表现诗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李诗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具体分析诗中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感情?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12分)
(1)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yú), 。《赤壁赋》
(2)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兰亭集序》
(3) ,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 (杜牧《 阿房宫赋》)
(4)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5)指点江山,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清风徐来, ,白露横江 。(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这不是一篇文艺批评,而是文艺批评史上一个问题的澄清。它并不对中国旧诗和旧画试作任何估价,而只阐明中国传统批评对于诗和画的比较估价。
当然,文艺批评史很可能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学者们要集中心力,保卫专题研究的纯粹性,把批评史上涉及的文艺作品,也作为干扰物而排除,不去理会,也不能鉴别。不过,批评史的研究,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批评。我们要了解和评判一个作者,也该知道他那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这些意见就是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也是当时一种文艺风气的表示。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与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就是抗拒或背弃这个风气的人也受到它负面的支配,因为他不得不另出手眼来逃避或矫正他所厌恶的风气。正像列许登堡所说,模仿有正有负,“反其道以行也是一种模仿”;圣佩韦也说,尽管一个人要推开自己所处的时代,仍然和他接触,而且接触得很着实。所以,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而从作品本身不一定看得清楚。我们阅读当时人所信奉的理论,看他们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就容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风气究竟怎么一回事,好比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出了风的姿态。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持续,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迫使它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必然和当然。传统也有弹性,因而不得不变,不断的相机破例,实际上做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批评史上这类权宜应变的现象,有人曾嘲笑为“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表示传统并不呆板,而具有相当灵活的机会主义。它一方面把规律定的严,抑遏新风气的产生;而另一方面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于因对抗而地位摇动。它也颇有外交老手的“富于弹性的坚定”那种味道。传统愈悠久,妥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愈迫切。于是不再能委曲求全,旧传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表现。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更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西方十七、八世纪批评家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圣佩韦认为当时法国的浪漫诗派蜕变于法国十六世纪的诗歌。中国也常有相类似的努力。明清批评家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挂钩;我们自己学生时代就看到提倡“中国文学改良”的学者煞费心机写了上溯古代的《中国白话文学史》,又看到白话散文家在讲《新文学源流》时,远追明代“公安”、“竟陵”两派。这种事后追认先驱的事例,仿佛野孩子认父母,暴发户造家谱,或封建皇朝的大官僚诰赠三代祖宗,在文学史上数见不鲜。它会影响创作,使新作品从自发的天真转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法;它也改造传统,使旧作品产生新意义,沾上新气息,增添新价值。
(本文节选自钱钟书《七缀集》中的《中国诗与中国画》)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文艺风气对一个艺术家影响深远,既给与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 |
B.某一时代人所信奉的理论,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的标准,提出的要求,往往能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决定其作品的价值。 |
C.传统就是经过长时期而能持续,没有变动的一时期的风气。 |
D.传统实际上做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有人曾嘲笑为“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 |
E.向古代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这种事后追认先驱的事例,在文学史上数见不鲜。
下列对文艺批评史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艺批评史要想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学者们必须集中心力,保卫专题研究的纯粹性。 |
B.文艺批评史研究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了批评。 |
C.文艺批评史上涉及的文艺作品,应作为干扰物而排除,不去理会,也不能鉴别。 |
D.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源自于艺术家所处那个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 |
如何理解文章中“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的含意?
根据文意,请回答“传统”是如何演变为“新风气的代兴”的。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想 念 地 坛(节选)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将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一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那日何日?但我一直记得那份忽临的轻松和快慰,也不考虑词句,也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扣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力,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作者为什么能“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文中提到“比赛、擂台和排名榜”作用是什么?
统观全文,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另选描写对象,编写句子。
(提示:注意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注意隐含意。)
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
答: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绿色消费。(不超过35字)
6月10日上午,近千家商贸单位举行了倡导绿色消费的活动。绿色消费不能简单认为就是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它倡导适度消费,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它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行为和过程,既崇尚自然、保护生态,又反对攀比和炫耀,尤其是过度消费。
答:绿色消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只蜜蜂和一只雄鹰相比,虽不起眼,可它能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五彩斑斓;一粒沙石与一块碧玉相比,虽然普通,但它可以奠基铺路以成就万丈高楼和平坦大道。当别人对什么都漫不经心的时候,你却能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一丝不苟,丁是丁,卯是卯,这就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跟着感觉走,追求所谓潇洒时,你却能守住寂寞,认认真真做点事,这就是一种明智;当别人对社会、生活愤愤不平、满腹牢骚、喋喋不休时,你却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一番事业,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
请以“看重自己”为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中心明确,书写工整,禁止照搬照抄上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