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江西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

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化学元素,那么,牛和草在化学元素的种类以及相同化学元素的含量上分别是

A.种类差异很大,含量上大体相同
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种类和含量都大体相同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较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四位同学实验操作的方法或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观察DNA 和RNA 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可使染色体的DNA 和蛋白质水解
B.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此时细胞仍为活细胞
C.视野中观察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能据此判断该细胞正在失水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是
①构成染色体  ②构成“膜结构” ③主要的能源  ④组成多种酶
⑤组成各种激素  ⑥调节细胞代谢  ⑦组成维生素  ⑧储存能源

A.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⑧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某些原核生物虽然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C.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均可生成ATP
D.细胞骨架与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一个2N=4的个体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1号和2号染色体来自父方,3号和4号染色体来自母方
②如果1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2号染色体来自母方
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1号和2号染色体移向一极,3号和4号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如果1号和3号染色体移向一极,则2号和4号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⑤在该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染色体的形状、大小未必完全相同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人和大肠杆菌在合成人的胰岛素时,用于转录的模板链是相同的
②分别在蛋白质和多肽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均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③光合作用中水只作为原料来影响光合速率
④为了避免花粉传递给近缘作物,可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基因中
⑤人体细胞内产生CO2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⑥酶和核酸都是含有氮元素的生物大分子
⑦用含15N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进行的生理过程有H2O→[H]+O2
⑧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A.①③④ B.②⑥⑧ C.②④⑥ D.④⑤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科研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酶液对大豆根和叶片组织进行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酶解时间/h
原生质体产量(105/每克鲜重) 原生质体活力(%)






6
2
1.06
9.6
60.5
79.2
12
4
1.14
17.4
59.2
70.3
16
6
1.46
16.9
59.1
71.2
18
8
1.22
15.3
52.1
68.6
20
10
1.31
10.2
50.1
50.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豆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酶液中含有多种酶,其中必需含有纤维素酶、果胶酶
B.大豆根的相对最佳酶解时间是16小时,理由是16h 的酶解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都较高
C.大豆原生质体的产量先升后降的原因是在一段时间内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产量而提高,酶解时间过长导致较早分离出的原生质体重新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D.影响大豆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因素除了酶解时间外,还有酶浓度,酶解温度等有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取一段长5cm 的葱茎,将其纵切到4cm 处,由于纵切的葱茎使薄壁的皮层细胞摆脱了厚壁的表皮细胞的束缚,皮层细胞扩张得更快,从而使葱茎向表皮外弯曲;切后的形状如下图甲所示,将它作为对照。再取另外四段葱茎做同样的处理,将它们分别置于a 至d 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30min 后,葱茎形状记录如下图乙。据此判断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为

A.a>b>c>d B.a>c>d>b
C.b>d>c>a D.b>a>c>d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06→丙酮酸;  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B.第②阶段无ATP 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
C.第①②阶段能为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

A.甲图可表示在光线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受光强度的限制
B.甲图可见,强光照下因光反应阶段受到限制,使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C.乙图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甲图的B时,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D.乙图出现CD 段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影响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室内栽培作物,可更好地应用植物生理活动原理,实现作物的工厂化生产。下列有关措施中,能促进温室内作物利用光能,从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温室内应多施农家肥,少施用化肥   ②氮肥应适量供应,否则氮多时植物疯长,会造成农作物倒伏,影响光能利用   ③温室内白天温度越高,光合作用效率也就越高   ④温室若栽种阴生作物,不宜延长光照时间    ⑤在温室内圈养牲畜,可以增加产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
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O2 参与
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D.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D.白化病人由于黑色素细胞衰老,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因而头发变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基因型为Yy 的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其中三个消失,一个继续发育并进行三次核的有丝分裂,产生具有8个子核的胚囊,其中包括1个卵和两个极核,据此判断,2个极核和1个卵的基因型分别是

A.y、y和Y B.Y、Y和y C.Y、y和Y D.皆为Y或y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 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8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
D.丁图细胞表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基因型为Aa 的某男子体内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比较正确的是

A.基因a 分子数目依次为2:1:2(或0)
B.X染色体数目依次为0:1:0(或2)
C.染色体组数依次为4:2:0
D.核中DNA 分子数目之比2: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基因(14N)含有3000 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 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结果如图1;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结果如图2。则下列有关分析完全正确的是

①X层全部是14N的基因    ②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3150个
③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8:1   ④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倍

A.①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NA 分子中的碱基对的改变、增添、缺失现象称基因突变
B.通常情况下基因重组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D.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自交,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甲、乙、丙、丁分别是对四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图示中的染色体只代表其状态,不表示具体数目)。下表中对甲、乙、丙、丁提出的假设及相应的结论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假设
结论
A
甲图为二倍体西瓜的体细胞
下个时期细胞中将出现核膜和中心体
B
乙图为二倍体植物花粉发育成的植株的体细胞
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或精细胞
C
丙图为果蝇的体细胞
染色体①和②来自于同一个亲本
D
丁图为雄果蝇精巢中的细胞
c 组细胞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 号和11 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2号
C.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18
D.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信使RNA 碱基中,A占10%,U占20%,则在合成它的模板DNA 双链中,G占

A.35% B.30% C.10% D.无法确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2P 标记某动物体细胞(2N=4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有丝分裂,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是8条,第3次分裂的该时期一个细胞内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可能有

A.0、1、2 B.1、2、3 、4
C.1、3、5、7 D.0、1、2、3、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在果蝇中发现有飞行肌退化的现象,这种果蝇即使有正常的翅也无法飞行,实验过程如图。通过下列的哪种检验方法和结果,可以确定飞行肌退化为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所控制

A.用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雌性个体的分离比为3∶1
B.用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雄性个体的分离比为1∶1
C.用子代雄性个体与亲代雌性交配,后代雌性分离比为3∶1
D.用子代雌性个体与亲代雄性交配,后代雄性分离比为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特尔等在1941 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在生物体内,各类物质或分子是经过一系列代谢步骤合成的,每一步都受特定的酶所催化。现假设已分离到某微生物的5 种突变体(1-5),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G,但是该微生物在合成途径中,物质A、B、C、D、E 都是必需的,但不知它们的合成顺序;于是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示加入相应物质,微生物能正常生长)

 
加入物质
 
A
B
C
D
E
G
突变体1


+


+
突变体2


+

+
+
突变体3





+
突变体4
+

+

+
+
突变体5
+

+
+
+
+

请分析突变体4在哪两种物质之间合成被阻断
A.B和D       B.D和A         C.A和E         D.E和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固定容器内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肺炎双球菌并测定其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见下图。其中在a 点时向培养基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青霉素。下面对该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c~d段菌体数量不再增加,这与使用青霉素有关
B.a~b段种群中抗青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最大
C.d点开始出现的变化说明d 时一定是再次加入了青霉素
D.曲线从b点到d点主要体现了青霉素对肺炎双球菌的选择过程加入的物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 分)将一定数量的生长良好的盆栽植物移入密闭的温室中栽培,栽培期间利用自然光,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24小时内CO2浓度曲线如甲图。图乙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1)如果图甲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2)若将图甲细胞组成的组织块放在含有3H 标记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中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保温数小时后测定,发现      [填编号]结构中有放射性存在。
(3)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           进行,细胞壁的形成与细胞器     有关。
(4)正常情况下蔬菜、水果细胞中酚类物质和酚氧化酶并不接触,但是在去皮后,表面鲜嫩的肉质很快就会变成暗褐色,请你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5)图乙中,与BC段相比,CD段上升缓慢的原因是                ,DE阶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6)AB和EF 阶段光合作用速率等于        ,原因是                    
(7)由图乙可知该植物长期在该密闭温室中能否正常生长?       。(能/不能/无法判断)
(8)在E点敞开棚顶后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如何?    (变大/变小/不变/无法判断)。
(9)现已从该植物的叶绿体中提取出色素,并层析分离后得到4条色素带(如图丙)。如果在色素提取过程中,没有加碳酸钙,则无显著变化的色素带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 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分别比显性和隐性品种产量高12%、20%。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同株异花授粉(自交)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杂交)]。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两个品种玉米授粉方式共计有  种。F1植株的基因型是   
(2)如果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少8%,因此到了收获的季节,应收集      (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      (宽叶、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籽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表所示(注:各图甲图乙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并且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请回答问题:

①现有纯合红色玉米粒,请在上图方框中画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
(注:方框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符号)。
②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③若某一基因型为AaBbDd 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       
④四倍体玉米中玉米色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玉米,低温处理野生型玉米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四倍体玉米与野生型玉米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 分)为验证叶绿素合成所需的条件,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配制培养基:1 号(含蔗糖、水、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等),2 号(不含Mg,其他成分与1号相同)。
②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后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将种子的胚剥离,去掉胚乳。
③在无菌条件下,将胚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后,观察幼苗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组别




培养基
1号
2 号
1 号
1 号
培养瓶数目
5
5
5
5
每瓶接种数目
10
10
10
10
培养条件
光照16h/d
25℃
光照16h/d
25℃
黑暗
25℃
光照16h/d
10℃
实验结果(幼苗颜色)
A 色
B色
C 色
黄绿色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中A、B、C 依次是                       
(2)在该实验设计中,为什么不是每组只用1个培养瓶或每个培养瓶中只接种1 粒种子的胚?                                      
(3)实验中为何不采用完整种子萌发的方法,而是去掉胚乳,将胚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                                      
(4)根据上述实验内容,请列出各对对照实验及其相关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 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 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                    
(3)利用提供的U 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 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等量的滤液1 和滤液2 分别倒入U 型管的A、B 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            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                                      ,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1 分)下图一是某种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动物个体;下图二是该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的丙处于     分裂    期,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   _ _____;由该图可知,在         时期发生了              。人体中同时存在图一中三种细胞的器官是           
(2)图二数学模型中,bc 段形成的原因是                            , cd 段对应于图一中的_________细胞,图二中m 所代表的数值是          
(3)按照上题的 m所代表的数值,请在图二中用虚线画出 c~f 段细胞中 DNA分子数的相对变化曲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