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安徽省宿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理)试卷
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将成为我国政府目前工作的重点,因此节约能源与建设新能源是摆在当前的一个课题。针对这一现象,某化学学习研究性小组提出如下方案,你认为不够科学合理的是
A.采用电解水法制取氢气作为新能源 |
B.加大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能源力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C.研制推广以乙醇为燃料的汽车 |
D.生产、生活中,努力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
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
A.在炭粉中加入KClO3 ,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 |
B.H2O2中加入少量FeCl3,即可迅速放出气体 |
C.将炭块粉碎成粉末状,可使燃烧更加充分 |
D.锌与稀硫酸反应中加入少量硫酸铜,产生氢气速率加快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一层锌,铁件应连接电源的正极 |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
C.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 |
D.炒过菜的铁锅未清洗易生锈 |
下列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其它三个不相同的是
A.生石灰与水混合 | B.天然气燃烧 | C.浓硫酸溶于水 | D.干冰气化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
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
B.用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 |
C.在镀件上镀铜时可用铜作阳极 |
D.电解稀硫酸溶液制H2、O2时铜做阳极 |
在一个定容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 mol·L-1和5.4 mol·L-1,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3,10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 mol·L-1,则在这10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1 mol·L-1·min-1 | B.0.3 mol·L-1·min-1 |
C.0.2 mol·L-1·min-1 | D.0.6 mol·L-1·min-1 |
已知:2Zn(s)+O2(g)=2ZnO(s) ΔH= -701.0kJ·mol-1
2Hg(l)+O2(g)=2HgO(s) ΔH= -181.6kJ·mol-1
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ΔH为
A.+519.4kJ·mol-1 | B.+259.7 kJ·mol-1 |
C.-259.7 kJ·mol-1 | D.-519.4kJ·mol-1 |
在N2 (g)+ 3H2(g) 2 NH3 (g)的平衡体系中,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氮气的浓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氮气的转化率增大 |
B.氢气的转化率增大 |
C.氨气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大 |
D.氨气的分解速率大于氨气的生成速率 |
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c、c (均不为零),到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08 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c=1:2 |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
C.X、Y的转化率相等 |
D.c的取值范围为0.04 mol/L<c<0.14 mol/L |
在298K时,2SO2(g)+O2(g) 2SO3(g) ΔH=-197 kJ·mol-1,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密闭真空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 向另一个同体积的密闭真空容器中通入1molSO2和0.5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气体R和5升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
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A.2 | B.3 | C.4 | D.5 |
下列各装置中都盛有0.1 mol·L—1 的NaCl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锌片的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③①④② | B.①②④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①④③ |
对于某温度下平衡体系mA(g) + nB(g)pC(g) + qD(g) △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此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52倍,则m + n > p + q
B.向平衡体系中加入C、D,该反应的△H减小
C.若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B的浓度不变
D.若平衡时,增加A的量,A的转化率下降,B的转化率增加
关于下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银电极是负极 |
B.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 |
C.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已知反应FeO(s)+C(s)= CO(g)+ Fe(s)的△H>0,(假设△H,△S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低温下为自发过程,高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
B.高温下为自发过程,低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
C.任何温度下为非自发过程 |
D.任何温度下为自发过程 |
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
B.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 |
C.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
D.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
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平衡:H2(g)+I2(g)2HI(g) ,已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为0.1 mol·L-1时,达平衡时HI浓度为0.16 mol·L-1。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变为0.2 mol·L-1,则平衡时H2的浓度(mol·L-1)是
A.0.16 | B.0.08 | C.0.04 | D.0.02 |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⑤⑥ |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Cd(OH)2 + 2Ni(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 + OH- ="NiOOH" + H2O |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 -向正极移动 |
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棒、0.5mol· 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尚缺少的实验玻璃用品是 、 。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填“能”或“否”)。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已知:Q=Cm(t2 -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kJ·℃-1· kg-1,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g·cm-3。①计算完成下表。(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测定所得的中和热的数值将 (填“变大”或“变小”或“无影响”)。
在如图所示的三个容积相同的三个容器①、②、③进行如下的反应:3A(g)+B(g)2C(g)△H<0
(1)若起始温度相同,分别向三个容器中充入3mol A和 1mol B,则达到平衡时各容器中C物质的百分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容器编号)
(2)若维持温度不变,起始时②中投入3mol A、1mol B; ③中投入3mol A、1mol B和2mol C,则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B的转化率② ③(填<、>或=)
(3)若维持②③容器内温度和压强相等,起始时在②中投入3molA和1molB,在③中投入amol A和bmol B及cmol C,欲使达平衡时两容器内C的百分含量相等,则两容器中起始投料量必须满足(用含a、b、c的关系式表达):
在容积为1.0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ΔH_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100 ℃时,体系中各物 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0~60 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________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________。
(2)100 ℃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 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 s又达到平衡。
①T________100 ℃(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列式计算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