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三第一学期八校联考历史试卷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皇帝制 |
该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
B.注重精耕细作 |
C.尚未推广牛耕 |
D.雇佣关系盛行 |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这句话应出自
A.秦始皇 | B.唐太宗 | C.康熙帝 | D.北魏孝文帝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 | B.朱熹 | C.陆九渊 | D.王阳明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A.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 B.发展实业挽回国家利益 |
C.创办实业解决民生疾苦 | D.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
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
航海法公布后,除本国船或生产国的船外,其它船不准运送货物进港,如果一条荷兰船要将羊毛运到纽约,不准卸货,要从牙买加运糖到伦敦,也不可以。”此航海法的公布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自由主义 | B.垄断主义 | C.国家干预 | D.重商主义 |
《射猪斩羊图》是义和团运动时散发的宣传揭帖。观察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 |
B.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C.对清政府不再抱有幻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 |
D.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态度 |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
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下表中协约国在1914—1917年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单位:百万吨)
|
1914年8月1日 |
1914年9月25日 |
1917年 |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
生铁 |
22 |
22 |
16 |
25 |
50 |
15 |
钢 |
19 |
21 |
16 |
25 |
58 |
16 |
煤 |
394 |
332 |
346 |
355 |
851 |
340 |
A.美国加入协约国阵营,放弃中立
B.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意大利的倒戈
D.同盟国集团内部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影响了经济
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了艰困的时代。”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从材料中推断,这些学者担忧的是
A.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 |
B.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 |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 |
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 |
《抗日三字经》在抗日战争时期广泛流传,其文如下:“人之初,性忠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卫祖国,务当先……七月七,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姚子青,守宝山,一营人,只余三。……此数将,军人魂,青史上,美名存。其中“姚子青,守宝山”发生在哪次会战中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武汉会战 |
1940年3月28日,国民党中央发出370号公函,称:“本党总理孙先生倡导国民革命,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尊称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在案”。该材料反映出的孙中山主要活动有
①成立同盟会
②领导国民革命成功
③创立中华民国
④结束专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⑤以民主共和政体取代帝制
A.②③④⑤ | B.③⑤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⑤ |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
A.就朝鲜南北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 |
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
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 |
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
1956年8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称:“如果让纳赛尔的阴谋得逞,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东的一切利益都将完蛋。”这里提到的“纳赛尔的阴谋”具体是指
A.埃及和以色列建交 |
B.阿拉伯国家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 |
C.埃及建立共和国 |
D.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
历史中邓小平曾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这次讲话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 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
C.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开始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改编的这首《回乡偶书》最早可能出现与
A.20世纪60年代末 | B.20世纪70年代末 |
C.20世纪80年代末 | D.20世纪90年代初 |
该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 |
D.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2011年以来占领华尔街运动由一小批年轻人发起,发展成全美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并蔓延至欧洲,引发对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其中有一些人认为可以从马克思身上开始反思,因而产生了一股 “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B.这种现象说明经济危机下西方社会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
C.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经济危机的出现 |
D.这种现象说明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引起人们的进一步关注 |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下列组织的建立属于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A.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④ |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A.《日出•印象》 | B.《干草堆》 | C.《鲁昂大教堂》 | D.《毕加索自画像》 |
下列科技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美国莱特兄弟试飞成功
③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
④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A.④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④②③ | D.①④③② |
博物馆的文物和资料记录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制度文明
该图为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现存于山东青州博物馆。
(1)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主题二 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拿破仑法典》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以下为《拿破仑法典》的摘录: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条款所体现的原则,并指出其理论来源。
主题三 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李老师的个人历史博物馆,收集两张图片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美国修建上述公共工程在背景、目的和手段上的异同点。
主题四 中国现代的政治文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着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方案①是以玉璧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进后的图样,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图案。
(4)天安门在中国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结合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一一《礼记?礼运》
材料二 19世纪初,傅立叶先后发表了《全世界和谐》、《新世界》等著作,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他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它的名称叫“法朗吉”。 他幻想着有朝一日统治阶级或大富翁能够良心发现,大发慈悲,掏出钱来帮助他建立一个理想中的“人人平等”的社会。
材料三 中国希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我深信在这样的做法当中,有一些法国的信念能够帮助贵国继续思考,……我们共和国的模式有了启蒙时期的理想和法国大革命普遍价值的模式,也可以成为中国迈向民主和人权的一个很好的启发。……
一一《法国总统希拉克北大演讲稿》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作者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特征(不得摘抄原文)。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傅立叶的“法朗吉”能否实现及其原因。它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怎样?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的共和国的模式汲取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中的哪些思想原则?分析这些观念与材料一透露的思想观念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4)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从中汲取哪些有益的观念。(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