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当学生迷上“狂写”,怎么办?

班级管理 2022-11-01 08:54:07

学生迷恋写作,乍听起来,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件久旱逢甘霖的“好事”。但如果是无心他事、停滞日常课程学习的“狂写”呢?在这种“狂写”的背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路历程是怎样的呢?我们对此有何应变,才能尽量使这种孩子“爱而不伤”呢?

情景再现

某一届高三,一个原本迷恋去网吧玩游戏的男生小曾,在班主任和家长的“严防死守”下,终于“回归”。据观察,他确实再也没去过网吧。

谁料,人虽归,心难归。一天,在语文课上,我见他埋头“勤奋”地写着什么,没参与到我刚布置的小组讨论的任务中去。过去一看,他在写小说!课上“发作”于他,整节课也许就散了,所以下了课我才把他叫到办公室,细问究竟。这时候我和他的班主任才知道,原来这段时间他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利用一切时间偷偷摸摸地“狂写”有关游戏的玄幻小说。他已经密密麻麻地写了三个作文本容量的小说。当然,家长期盼提升的原本就很不理想的成绩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了。在征得他的同意后我看了一下他的“作品”,字很密集,能看出来是一篇玄幻特点明显、线索繁多的“鸿篇巨制”,但表达没有什么特色,属于一般网络小说的样貌。

我想必须跟小曾深入地谈一谈,弄清楚他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并引导他考虑一下迫在眉睫的高考之事。

临场应对

根据以往经验,孩子们迷恋一件事,这件事或者能迎合青春期的逆反、冲动和认知渴望,或者会让他更有成就感。所以谈话前,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小曾,你这篇小说有给同学们看过吗?”听我这么问,小曾只是蔫蔫地答:“有几个人看过。”当我自以为这个话题可以进行下去时,却听小曾说:“老师,我知道我写不出什么好东西。我只是觉得什么都晚了,就这个内容我熟悉,使劲儿写它我就能忘了别的。”说完肩和头都耷拉下去了,肩膀还一晃一晃的,很无助的样子。

这是我没意料到的答案,原来这种写作是发泄式的,是孩子在无限遗憾中的一处“心灵避难所”!那么再围绕写作这个话题来谈恐怕意义不大了。

我决定从症结入手,让孩子能够不那么灰心。“小曾,是觉得没办法提高成绩了吗?”“嗯。”“小曾,老师恰恰觉得你有一种认知比班级里所有同学甚至是更多的同龄人都深刻。”小曾抬起头,眼睛里有探询。“你在他们不断取得知识的时候先体会了失去,在别人看似圆满的学习过程中先有了遗憾。可是,小曾,学习这件事哪有什么圆满呢?生活中更是如此。先不说我们都知道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也不说咱们天天用的便利贴就是工程师发明胶水失败了才有的,就是你玩得很溜的游戏,即便赢了一局,就没有一点儿缺憾吗?”

小曾抿了抿嘴,若有所思。

“其实我们一直在不断失去中得到,又在不断得到中失去,这一点,你与其他人没有区别。我说你认识得深刻,是因为这恰恰是懂得珍惜的开始。小曾,高中学习阶段你是有遗憾的,但短时间的遗憾绝不等于抱憾终身。你还要继续丢盔弃甲吗?目前学习上的欠缺很多,可是你弥补起来也比别人快很多啊!”

小曾虽然只是“嗯”了一声,但他离开时的肩膀比来时端平了很多。后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终于有了起色。

技巧点拨

在这次谈话的应变过程中,我采用了直面缺憾法。小曾迷失了又回归,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心理。习得性无助心理是指环境或者失败使人们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不断的打击使人们失去生活的信心,继而产生甘于现状的心理,不再追求改变。预防或改变这种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放大或缩小他们所遇挫折都不是合理方式。我认为首先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常情常理,使其扭转心态。而直面缺憾正是情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直面缺憾是第一步,引导孩子树立起信心来,去尽力弥补缺憾是紧随其后的步伐。

拓展迁移

直面缺憾教育法,不仅如上例所示,只是让一个迷茫的孩子直面缺憾并接受它,更应该让学生在坦然面对缺憾后发现自己所长,从而形成良性发展。

高三女生小文,有一次交作文,厚厚一叠打印的A4纸,引经据典,言辞犀利。她为人比较内向,只愿意跟有阅读、写作及网游同好的同学交流,除了语文和英语外,其他科的成绩都不理想。在高三这关键时期,有这样的表现,可能是心理上有了什么变化,得帮帮这孩子。小文,写作不能成为逃避的方式,一次两次的发泄式写作也几乎不可能成为一种未来的出路,小文,直面现实,从让我们感到缺憾的地方开始,去找一种抹去这份遗憾的方法好吗?听了我的话,小文竟流下了眼泪,她颤抖着问:老师,我还有希望吗?”“怎么没有!直面现实,不自暴自弃,尽力去扭转缺憾局面,每多得一分都是收获!”小文回去后还真跟落后的那几科较上了劲,后来的成绩有了明显起色。

教育感悟

一直以来,我觉得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发现他们更想成为的自己。但是,在平静港湾里刚要启航的小船们还是要预先知道一点儿前方的风雨和波澜的,得到和失去都是航行时恒久不变的话题。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在学生“狂写”的背后,如何使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抱有缺憾还能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是尤为关键的问题。直面缺憾教育法要求我们不断增强认识,以帮助孩子们认识他们生活的真实世界和何谓成长。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